尽管魏忠贤已经三令五申,不能给自己修什么生祠。
当今天子还没有生祠,自己就有了,这不是找死吗?
但是魏忠贤毕竟名头太大了,无数的人都想通过他这个渠道高升,苏州知州严参为了修建生祠,强拆了四户百姓的民宅。
并且官府在驱赶百姓时,还与百姓发生冲突,造成流血事件,最后严参更是下令将那十几名百姓当场格杀。
天启一朝赫赫武功所带来的,就是远超真实境况的“和平现象”。
这种和平有些病态,所有人都知道建州被灭,蒙古臣服,所以一些官员就开始浪了。
原本一致对外,现在又变回了内斗。
其实现在大明在外的形势虽然相当不错,但是国内依旧不容乐观。
小冰河期在近些年开始完全显现,所带来最严重的后果,便是中原五省几乎连年颗粒无收的现状。
朱由校只能在皇庄大批种植土豆和红薯,以供应日益增加的流民人口,每年用于赈灾的款项,在直线式上升。
这还没完,奴儿干都司的收复和重建,真正为大明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尤其是饱受战火多年的辽东地区,几乎是百废待兴的一个现状。
至于说朝堂上,朱由校也是很头疼。
虽然朱由校已经退出温体仁为首的浙党,在朝堂上对抗魏党,但魏党毕竟势大。
这些年来,全国上下已经到处都是魏忠贤的朋党。
朱由校并不像完全铲除阉党,但到了如今,也不能纵容阉党如此这般胡作非为下去了。
苏州的事很快传到朝堂,朱由校不仅没有处置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魏忠贤,却反而册封其为国公。
这个消息传出去,朝野为之惊震。
尽管魏忠贤敏锐的察觉到这其中深藏的危险,并且及时向下发布了严令,但就算东厂有所收敛,其他想要谄媚魏氏的人也不会就此停手。
某一日,朱由校心情烦躁,忽然起了出宫微服私访的兴致,便带着王承恩乔装出承天门,前往哄闹的集市。
来到集市,百姓之间,朱由校这才真切感受到大明京师这些年来的变化。
上次出宫,已经是三年前,至少眼前的市集,就比当年繁华许多,最让朱由校觉得印象深刻的,还是北京城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城市。
满街走着的,虽然大部分还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商旅行人,但相比多年前,蒙古人、西方人的比例已经相当之高。
许多西方人开始选择来到大明安身立命,他们的到来,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技术理念,打开了大明与全世界接轨的通道。
两人走着,街道前方,挤满了闹闹嚷嚷的百姓。
几具血淋淋的尸体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一队西城兵马司官差正从街道一侧的布匹铺子里搬运货物。
王承恩上前询问:“这家铺子的东家,所犯何罪?”
那差头扭头看他一眼,发觉王承恩所穿衣物非富即贵,而在他身后孑然立身的青年,腰间玉佩更似宫中之物,顿时肃然起敬。
他连忙充满尊敬的说道:“啊,这家布铺的东家崔立,不肯出资协助在城郊修建魏氏生祠,被我们抄了。”
王承恩一愣,向后微瞟一眼,发觉正站在身后的朱由校神色有些不对,连忙问道:
“只是如此吗,似这种抄家的大事,想必那崔立也有诸如勾结关外的大罪吧?”
那差头笑了:“不,就只是不出资修筑生祠。”
他说到这,忽然转头:“怎么,你难道觉得,商户不出资给魏公修筑生祠,这算不得抄家灭门的大罪吗?”
王承恩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的身份比较尴尬,毕竟皇极殿管事牌子这个职位,是倚靠已经去世的前乾清宫管事牌子王朝辅的举荐。
而王朝辅之所以能获得重用,绕来绕去,背后还是魏忠贤在使劲。
“我告诉你们!”那差头转身,对围观的人群喝道:“来京城的商户,凡是不肯出资给魏公修建生祠的,都尽早给我滚出去。”
“不然叫我们发现了,一家一家的抄!”
听到这,朱由校已经是忍无可忍,怒火中烧。
自己这个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这群阉党居然还敢如此嚣张,在外地的情况那还得了?!
这群魏忠贤的爪牙,危害甚至比他本人大得多!
如果不尽快遏制,以后哪还有商户敢来京师行商?
直到现在,朱由校终于下定决心要铲除阉党了。他冷不丁上前,抽出那正颐指气使喊话的兵马司差头腰间佩刀,直接砍了过去。
鲜血四溅,随着一具尸体倒下,周围五城兵马司的动作全部都停了下来。
朱由校毕竟是亲身上过战场的皇帝,动起手来,比兵马司这些二吊子要强得多。
而做了多年的皇帝,这一震怒起来,气势也压住了在场所有人。
“叫你们西城兵马司的御史滚过来见朕!”
“朕有笔账,要好好跟他算!”
朕!
这个字一出,周围人顿时议论出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