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赵鸣干脆把绷带改成了胶带,然后把纱布贴在上面。后来,他又想到,这个东西目前只能包扎,并不能更快的止血,他就把纱布浸泡在能止血的药物液体里,一段时间过后拿出来,再把它粘到胶带上……经过不断地改近,最初的“创可贴”便诞生了,一开始,赵鸣把它叫作即时药布,后来,赵鸣的发明得到了朱榔的支持,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快速生产,很快便传遍了世界,后来,朱榔把它命名为创可贴。
如今的登州,乃至大明这种简单实用、能够包扎小创口的东西很快进入我们的家庭,成为家庭生活的必备品,它的功能作用也在不断拓展,可以修补帐篷或睡袋,还能预防晕车,把姜切片,然后用创可贴贴在肚脐上,可以起到预防晕车的作用。
可以说,这项小小的发明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珍珠养殖方法...嘿嘿...这个很牛哦,珍珠在大明还是很值钱的,登州研究院的一位特批进入的百姓李杏,就是珍珠养殖的鼻祖。
珍珠养殖方法普及之后,朱榔先是秘密的养殖,一共养出了很多的珍珠,跟着和其他的国家换取了很大的金银,那是大赚特赚。
说真的,这个研究院真的给朱榔带来了很大的财富,还有一件发明一定要说一说,这个发明是朱榔亲自指导的,当然也是从大百科全书上看到的。
就是工业炼钢技术,大明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结果证明是钢制的。成为迄今为止见到的大明最早的钢制实物。
充分说明从春秋晚期起,大明就开始有炼钢生产了,炼钢生产在大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所谓炼钢,由于铁水中含有C、S、P等杂质,影响铁的强度和脆性等,需要对铁水进行再冶炼,以去除上述杂质,并加入Si、Mn等,调整其成分。对铁水进行重新冶炼以调整其成分的过程叫作炼钢。
这个时候的大明,仍然采用搅拌法,就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半熔后,放进熔池中再进行搅拌,借助搅拌时空气中的氧气将生铁中的碳氧化掉,整个大明有3400多座搅拌炼钢池,通常每12小时一般搅炼一池,每池250千克。
在搅拌池中炼钢很难控制钢中碳的含量,且耗费很大的人力。
发现了问题的人,是一位少年,这位少年注意到一些固态的铸铁块在熔化前,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而脱碳了,其中这种氧化作用就是搅拌法炼钢的原理。他没有学过化学,不了解这个原理,但却使他考虑到把空气鼓入铁水中炼钢。
这位少年的想法,启发了朱榔,随后大明的第一座炼钢炉产生。
现在大明的钢铁那是世界第一,蒸汽船,火车,还有铺设的钢轨,都必须用这样的钢。
朱高炽看着研究院的一切,真的是眼睛都拔不出来了,特别是看到了一件刚刚研究的六分仪,所谓的六分仪,它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通常用它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六分仪的刻度弧为圆周的1/6。使用时﹐观测者手持六分仪﹐转动指标镜﹐使在视场里同时出现的天体与海平线重合。根据指标镜的转角可以读出天体的高度角﹐其误差约为±02~±1。
在航空六分仪的视场里﹐有代替地平线的水准器。这种六分仪一般还有读数平均机构。
六分仪的特点是轻便﹐可以在摆动着的物体如船舶上观测。缺点是阴雨天不能使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虽然出现了各种无线电定位法﹐但六分仪仍在广泛应用。
早期航海家在大海中沿航线航行时,需要不断确定航船所处的位置,即船所处的经度和纬度的交叉点。
番茄免费阅
航海家为了弄清楚自己的船所处的纬度,需要有一种仪器,它能通过对地平线和中午的太阳之间的夹角的测量,或通过对地平线和某颗固定星之间的夹角的测量来确定纬度。最初,水手用星盘来测量太阳高度,但由于船的甲板是上下起伏的,这种仪器极难操作,而且不容易测算准确。
后来,人们用直角仪取代了星盘。航海图上的六分仪及两脚规、量角器、平行尺等早期航海仪器...!
这六分仪真的是惊艳到了朱高炽,看着这漂亮的六分仪,朱高炽的小胖腿都走不动了。
朱允焕和朱允煊看着朱高炽喜欢也是陪着朱高炽一直看,那是足足陪了好几个时辰,这才让朱高炽心满意足的离开。
回家的路上,朱高炽看着朱允焕和朱允煊道:“允焕,允煊,这里真的是太好了,登州真的是太美了,美得我都不想离开了。”
“不想离开就待在这里。”朱允焕笑着回道。
只是朱高炽却叹息一声:“不行呀,我的爹爹已经给我来信了,希望我可以快点将海图给带回去,还叮嘱我一定要回去,我可能是留不下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