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据知情人士称,送李小寂回府的宫人等的态度十分恭敬,比之前更甚,明摆着是嗅到了某些气息,不敢造次。
因孟国皇帝大梦初醒,三皇子等人为着以防万一,便没有将消息传出去,以致于众人并不晓得李小寂安全过关的内情。
自然为此猜测纷纷,一些人认为如今主理大局的是三皇子和丞相等重臣,想借机捏死一个佞幸,并不算难事。
却为何这般轻易的放过了李小寂?嘶,三皇子不是一向看不惯李小寂的吗,便是看在陛下的面上不好要了对方的命,也该给对方吃点苦头才对。
何况丞相这次也摆出了阵仗,包围李府的重重兵马摆明了要李小寂好看,咋就雷声大雨点小了?
答案很快便来了,孟国皇帝已然苏醒,经太医院上下仔细诊脉,确认身体并无大碍,只需休养一段时间,便可以重新执掌朝政了。
这让孟国上下顿时松了口气,也叫反应快的人嗅出了真相的气息。
李小寂前脚进宫,后脚帝王便醒了过来,要说二者之间没有关联,真是猪都不信。
难怪李小寂可以安然无恙,原来是不知施展了什么手段救驾有功,看在这个的份上,三皇子和丞相等人再如何都得给他三分颜面。
呵,这下可得意死他了,不但可以从南衣闹出的动静中全身而退,说不得还能更上一层楼,获得更高的赏赐。
众人猜对了,李小寂回家第三天,圣旨便到了,孟国皇帝十分大方的封他为世袭罔替的“安乐侯”,封地,俸禄等等却全都比照亲王份例。
李小寂这是顶着侯爵的名分,享受王爷的待遇,算起来,他是这代帝王封的第一个侯爵,分量不可谓不重。
着实叫人震惊了一把,缓过劲来后,心思各异,嫉妒者有,忧虑者有,就是没有祝福他的。
有的人私底下甚至连神佛都拜上了,渴望着李小寂有朝一日倒大霉。
无视外界喧嚣,捧着圣旨的李小寂笑开了花,竟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志得意满,做足了小人得志的姿态。
自有好事者将李小寂这副丑人多作怪的嘴脸说给了孟国皇帝听,话里话外都在贬损他,恨不得帝王听进心里,夺了李小寂刚到手的爵位。
但孟国皇帝听完却是笑了,略显宠溺的道:“这个猴崽子惯是个喜怒形于色的,才多大点赏赐,瞧他乐得那个样儿。”
“……”见状,试图搬弄是非的人诧异了一瞬,反应过来后,立刻意识到自己办了件蠢事,只得低头降低存在感。
毕竟听帝王的意思,竟像是觉得这般厚赏仍然有些委屈了李小寂似的,下一步,怕不是真要将李小寂封为王?
若如此,那李小寂便是他们眼下动不得,碰不得,只能交好的人了。
想是这么想,可心底却控制不住的在为李小寂受到的恩宠感到不平,凭什么这个小人就可以平步青云,简在帝心,将他们死死地踩在脚下?
不就是献血助帝王醒来吗?呵,他们当时是不知情,但凡也在现场,定是争相献血,哪里轮得到李小寂来讨这个功劳?
不管一众朝臣如何想,经此一事,孟国皇帝对李小寂的信重都多了几分,但这依然改变不了他事成之后杀了对方的决定。
只是可以给对方死后的尊荣,追封为王,以王爷之礼下葬,让李小寂走得风风光光的,如此,也算对得起对方的付出了。
三皇子不知父皇心中所想,只一心沉浸在父皇平安无事的喜悦中,连带着情绪也好了很多,难得的见人就笑。
尊崇三皇子,心系国本的人见此,只会跟着高兴,帝王和准储君之间关系和睦,乃是社稷之福。
心思阴暗,试图沾惹皇权的人则觉得三皇子惺惺作态,伪装成性。
待孟国皇帝重回朝堂,三皇子松了口气,想起大公主,便给对方写了信,邀请对方回到皇城,参与庆祝帝王苏醒的宴席。
而大公主此刻正在“无望”附近徘徊,为着谨慎起见,未曾行动。
收到三皇子的信,大公主明白她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便命洛锦等人继续监视此处动静,自己则带着一路人手去了皇城。
在孟国因帝王的昏迷而陷入混乱的时候,大公主等人抓住时机行动,来了个行踪不定,目的地不明,仿佛只是在随意的逛逛。
叫负责监视的人十分头疼,但能跟上行程的时候,又未觉异样,便也没太在意。
只如实的把大公主的行进路线上报,看上头如何指示,他们听令便是。
这会儿,孟国的秩序彻底恢复正常,大公主不能再轻易的在孟国境内游走,便选择以自身为饵,吸引绝大部分的注意力,便利洛锦等人行动。
大公主即将奔赴皇城的时候,刚成为安乐侯的李小寂接连设宴庆祝,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多春风满面似的。
敌对他的人只冷眼旁观着,等着李小寂从高处重重摔落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他们一定要敲锣打鼓,可劲的热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