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应道:“楚国之所以政治混乱,就是因为楚国国中有大大小小近两百个封君,这些拥有军政人财大权,甚至还能自己制定法律的封君,正是楚国混乱的根源。
这些封君对上欺瞒国君,偷税漏税,对下笼络百姓,隐匿人口钱粮。如今天下各国的百姓,最不喜欢的国家是秦国,最喜欢的国家是楚国,所以,秦韩魏三国的百姓都多有向楚国逃亡的。
不过,百姓逃亡去楚国,却不是去投奔楚王的,而是打算投奔楚国封君的,因为只要成为楚国封君的子民,那就不仅能逃过繁重的兵役乃至劳役,而且交的税还少。从这方面来说,楚国人心归附乃各国之最,同时也让楚国极具复仇精神。
所以,击败楚国容易,收服楚国却难,一旦不能迅速收服楚人,则楚人必将牵制齐国大量的兵力。更何况江淮地带处在楚国的下游,一旦楚国出兵复仇,那齐国的大部分的力量都将被楚国牵制。
更重要的是,一旦与楚国结仇,那大王恐怕就没有精力去筹划燕赵两国。燕赵楚三国结盟,这就是齐国的灾难。
故而,臣以为,楚国暂时不可以图,而应该与楚国结盟,支援并利用楚国去牵制秦国。
还望大王察之。”
田冀听到这,目光微微一凝。
原本他还打算趁秦楚之争,伺机收回被楚国占据的失地的,但现在看来,似乎这么干在战略上是错误的。
沉吟了一下后,田冀点了点头,然后向范雎拱手道:“寡人知之矣,请先生继续。”
范雎拱手道:“大王,除了秦楚两国以外,剩下的魏韩两国,都处在天下的中心,被秦楚赵齐四个大国包围,不可轻图。其中韩国紧贴着秦国,也必将成为秦国最先吞并的目标,所以,对于韩国,大王需要采取的办法是,亲近他,支持他,不仅是要在秦国东出的路上钉下一个木桩,而且更要用秦韩的危机来牵制赵魏两国。
而魏国被齐赵楚三国包围,攻打魏国极有可能会引起楚赵两国的警惕乃至干预,所以,对魏国的策略是,限制他,削弱他,亲近他,交好并结盟,以阻断楚赵两国,让楚赵两国不能合力。
所以,对于大王而言,接下来的首要目标,就是利用秦楚之间的仇恨,鼓动楚国伐秦,以让楚国与大王结盟。
齐楚盟誓一成,那么大王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对齐国威胁最大的赵国。”
说到这,范雎看着齐王问道:“大王可知赵国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赵国最大的缺陷?”田冀一怔,摇了摇头,问道:“还请先生赐教。”
“缺粮,打不起大战。”范雎微微一笑,语气轻松的道:“之前,赵武灵王在赵国开展胡服骑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快速增强赵军实力。赵武灵王不仅在北面招募胡人骑兵,而且还在赵国北面大量修建牧场,让百姓放牧为生,使百姓在生活中也在马背上训练。
虽然赵军的实力这些年增长的极快,但是,与之对应的是,因为大量的土地被改造成牧场,大量的农夫变成了牧民,这就极大的削弱了赵国的粮食储备。
还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一匹战马一天所需的粮食为一个士卒的五倍左右。而赵军却恰恰以军中骑兵数量多出名,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赵国的补给负担。
赵国本来粮食储备就不足,再加上对粮草的需要远超其他各国,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赵国不能持久。”
说到这,范雎看着齐王道:“大王,这也是赵国伐齐的一个重要原因。”
田冀目光一沉,然后点了点头。
范雎接着道:“齐国与赵国之间,基本上就是一马平川,若是十万赵军对阵十万齐军,那么赵军极有胜算。可是,若是三十万赵军对阵三十万齐军,然后只要齐军避战不出,拖上两月,赵军自退,拖上三月,那赵军便会不战自败。
只要赵军无法在齐国身上占到便宜,又与齐国没有结下仇恨,更与大王是姻亲关系,那大王就能派人将赵国的注意力转移到燕国身上。”
说到这,范雎的声音变得微微有些高昂起来:“齐赵伐燕,燕国必亡。燕国一亡,秦楚韩魏必惧,然后也一定会出兵干预。
而此时,大王需要做的就是支持赵国对抗各国,然后将赵国的国力消耗殆尽。只要赵国元气大伤,那燕赵之地就都会成为大王口中的鱼肉。
燕赵之地,燕国没有那个国家会与大王争夺,而赵国那边,楚国过不来,魏韩太弱小,能与大王争赵国就只有秦国。
秦国想要占据赵国,则有两道险隘,其一为河水,其二为太行山,除此以外,那就是越过韩魏两国从南部攻击赵国。
只要大王能控制魏国,那秦国就只能渡河水,穿太行以伐赵,而齐赵之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齐国伐赵甚易。只要大王在西部占据太行,在南部控制河济淮泗,那泗东淮北还有河北之地,都将成为大王领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