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月升。
不知不觉三天时间过去。
梁河神也在这日下午,再次来到了梁城,从城隍手里接过了灵石。
一番道谢之后。
梁河神看了看手里鹅蛋大小,略显透明的菱形晶石,辞别之前,想了想,向着城隍道:“等两日后到了约定之时,我拜访完道长,再来梁城做客。”
梁河神说到这里,又不放心道:“这两日里莫打扰宁道长清修。”
“知晓知晓,”城隍摇摇头,“如今只有你知宁道长来此,而我若是前往,明眼就知是你告诉我的。
你不说,我也不会如此行事。”
梁河神点点头,再次道谢一番,也不多言,便匆匆离去。
他今日还有雨水要施。
城隍目送梁河神离去时,望着梁河神的背影,也希望两日后,好友为他带来好消息。
毕竟自家地界忽然来了一位术法大修,这不好轻易接触,又不能窥探。
说到底,城隍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而不同于两人的各有所想。
在另一边。
宁合在这三天里,倒仿佛真如茶摊店家一样,早起出摊,夜晚把推车藏于林中,过着寻常的店家生活。
有时碰到来喝茶的书生、或行商,也会收集了一些残破的游记,抵消茶钱。
这几日下来。
虽然这个方向来往梁城的官道颇多,不仅仅只有这一条。
但宁合也存下了一百六十八文钱。
放在袖袋里,掂一掂袖口,听着脆响的声音,也是有点分量。
且在今日。
河神取完灵石,与城隍道别时。
宁合也如往常一样,摊子早早扎起,等待着行客。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
宁合坐在靠里的位置,等补完了手里的第三本书,看了看远处的天色,距离收摊还有些时间,便拿出了第四本。
这本是昨日从一位书生手里收来的。
残破的程度,比一开始的那本发霉书要好上许多。
这本只是淋过雨水,但好在书生及时晾干。
宁合略微翻看,看到里面只是字体有些泛花,纸页颇皱,但已经很影响阅读。
也是因为此,那位书生就以两文钱的价格,抵了一碗茶钱。
打量完。
宁合先是手掌拂过,让纸页平整,水花印消失,只留下不清楚的字迹。
稍后拿起手边的毛笔,沾上墨汁,翻开第一页。
第一页的故事为‘侠各已事’,也即是‘侠客纪事’。
只是被水泡的不清楚。
宁合补上字迹,继续往下看,书中描写,这位侠客一生游历了五城六十七县,会遍了附近的高手,少有败绩。
只是书中又经常提起,侠客每次路过旬城,都会落脚一晚,品尝那里客栈中的野猪卤肉。
并且这篇游记中本就不多的千字篇幅,有五分之一都是描写这卤肉。
足以看出写这篇游记的人,一定也是随着侠客的平生脚步,去那里品尝了一番,才对此赞不绝口。
并且还着重笔墨,说起那里的卤肉鲜美多汁,入口即化,大块过瘾等等之类的享受细节。
宁合望着这些细节,补着补着,再瞧瞧身前的清茶,忽然觉得灵气浸泡的茶水也不是那么香甜了。
随后,宁合回忆着图录里的各城位置。
旬城在梁城的东边,也是在吴朝的疆土之中。
两千里的路程,不远。
再摸摸袖袋里的钱,共计一百六十八文。
按照行商们偶尔聊起的价格,一斤新鲜的野猪肉是十文。
就算是卤肉,也应该不超过二十文。
看到钱够。
宁合起身把书籍装在怀中的内侧口袋里,又撤下了茶摊竖幅,把桌椅全部放在了架子车上。
挪移到林中放好。
今日早些收摊,去尝尝旬城的卤肉,然后再补上字迹。
等一切收拾好。
宁合于林中腾云而起,于高空之上,欣赏着一路上的美景。
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了旬城外。
从云层中落下。
宁合也如寻常进城的书生,随着来往的人群,进入了城内。
这一瞧,大街上商贩的叫卖声,不时穿插儿童的嬉闹身影,大人的责骂,来往的马车。
还有一名少爷带着两位随从闲逛,偶尔有佩戴刀剑的武林人士脚步匆匆。
这城里繁闹的景象,是周县比不了的。
更是安静官道上所无法比拟的。
宁合观望几息,想着此行的目的,没做耽搁,就循着空气中常人不可查觉的香味,经过了两条街道,来到了位于街西的一家客栈前。
“客官请!”门口的小二看到来客,是热情的弯腰虚引。
时至傍晚,没到饭点,客栈内的人还不是很多。
宁合看到一层内的二十张桌子,只坐了五桌。
在小二的虚引下,来到靠墙边的位置。
他拿起肩膀上的抹布,在桌椅上一擦,就开始熟练的一边报上菜名,一边从不远处的柜台上拿出一壶茶水。
“卤野肉、白鱼头、铜钱包、得月童鸡..”报菜名的声音,也是靠近宁合时放小,去取水时声音大一些,以免这位客官听不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