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在西安府过的并不好,陕xi的大明百姓并不像传言中的那般虔诚,他们对于伟大的天主教不仅不感冒,还说他的神有伤风化。
若不是因为他经常为大明的百姓免费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汤若望因为传教不知道要挨多少揍。
这一点上,万历年间的利玛窦同学可是有切肤之痛的。
在西安呆了好几年,老汤不仅没有找到愿意出资资助他建立教堂的天使,反而落魄到不得不去山神庙里度日。
回想起这些年在大明的坎坷,心灰意冷的老汤本来都打算回国了,然而却在半个月前的一个深夜在山神庙里被锦衣卫的人羁押。
这可把老汤给吓坏了,要知道当年他可是在大明京城混过的,知道锦衣卫的恐怖,老汤万念俱灰与同在山神庙里度日的于勒挥泪作别。
奈何进了西安府锦衣卫据点才知道,他是被大明京城的大人物看中了,只要帮助这位大人物的使者完成任务,这位大人物不仅会资助他建立伟大的天主教堂,还会帮助其传教。
一开始老汤还不信,毕竟这么多年他在大明被骗的次数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直到那锦衣卫百户说出了这大人物的名字——安国郡王,老汤才呆愣当场。
大明只有一个安国郡王,那便是大明的传奇人物刘鸿渐,汤若望知道这位大人物还担着锦衣卫的指挥使,并确信面前的锦衣卫官员不敢拿指挥使来唬他。
又听闻那位叫做顾佳的使者不过是想让他指路去神圣的罗马帝国,老汤当即一拍大腿表示十分同意,并说服了顾佳把山神庙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于勒也给带上。
他已经在大明呆了二十八年,老汤可谓是归心似箭,每天都要去询问一番顾佳何时出发,却总被顾佳以还在等人的理由搪塞。
如今等的人也来了,那个讨厌的锦衣卫千户也走了,汤若望哪里还想再等,他想回去看看他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他更想早日在大明建立起伟大的天主教堂。
“汤教士,你可知此去路途之遥远,我等必须准备妥当才行呀!”顾佳不理会焦急的汤若望,而是又看向了嘉峪关外道。
嘉峪关外便是哈密,哈密在大明初年还是大明的疆域,永乐年间朱棣设立哈密卫,然而哈密地处交通要道,在接下来的百年间几度易手,大明不堪反复。
而后在正德年间,强大起来的吐鲁番部再度吞并哈密,明朝退守嘉峪关,如今已经过去一百三十年。
这一百三十年间,吐鲁番曾被叶尔羌吞并又艰难复国,始终将哈密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全是因为哈密太重要了,这里传承千年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虽然由于海洋贸易的兴起,这条古道的地位有所降低,但每年的开春仍有不少来自近东、中东的阿拉伯商贩以及大明商贩往返于这条古道,将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远销欧罗巴。
本来刘鸿渐也想过让顾佳乘船从海上走,但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选择了陆地,想通过海船到达目的地,不仅要横穿南洋,过麻六甲到榜葛刺海(孟加拉湾),再过小西洋(阿拉伯海)到默生丁海(波斯湾),然后过红海入地中海。
如今大明连南洋都控制不了,根本无法提供相应的保障,海洋之上一场大的风暴更是人力难以抵挡,更何况从时间上计算,走海路与陆路大致相同。
但是陆路又谈何容易?
出了嘉峪关放眼望去皆是黄沙,听驻守嘉峪关的参将说,吐鲁番汗国境内一半是沙漠,若是不熟悉沙漠的人进去,几乎很难走出去。
为了免去不必要的麻烦,顾佳的计划是他们伪装成一个大明的商队,一路经哈密、吐鲁番再过叶尔羌到达撒马尔罕,继续西行至德黑兰,而后经伊斯坦布尔到达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的统治中心——维也纳。
山长大人真是出了个大难题呀,唉,顾佳瞅着远方叹了口气。
这使他想起一千年前的高僧玄奘,当年玄奘肯定也与他一样,曾对遥远的征程感到力不从心吧。
“我们两日后出发,诸位都且回去准备一下吧!”见那脸上一道长疤的于勒也凑了过来,说完顾佳头也不回的下了城墙。
有刘鸿渐的招牌在,顾佳不费吹灰之力在肃州城搞到了三十几匹吃得饱饱的骆驼,其中有十匹骆驼满载着茶叶、饮水、食物,剩余的用来载人。
两天后,顾佳、汤若望、霍夫曼·于勒,以及以解兴华为首的十八名护卫,外加一名肃州当地的向导,二十二人小队出嘉峪关向西而去。
此时正值五月初,西北地区的日头还没那般炽热,一行人倒是还能承受,一直向西行了四五日,商队终于到了西行的第一站——哈密。
顾佳命令商队在此暂歇一日,一来恢复体力,二来再往西便是沙漠地区,肃州的向导不太熟络顾佳不敢冒险,他需要重新寻摸一名了解吐鲁番地形的新向导。
“顾老爷,此地鱼龙混杂,容我去问问咱大明的兄弟去。”解兴华笑嘻嘻的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