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主基地整个依靠在半山腰上,建立在悬崖峭壁,旁边有一条小小的瀑布。峭壁上的一个个的壁洞都已经被清理干净,有的布置得适合居住,有的存储食物,有的存储生活用水,有的成为办公厅,会议室,当然还有孩子们的游乐场和教室。
半山腰的外围添加了弓弩,标枪等各种防御武器,武器的尖刺无一例外都带着混合剧毒。配置了大量的救生装备,简易降落伞,救生圈,急救包等等。整个悬崖部署了大量驱虫植物,各种吊索绳梯密密麻麻。另外在附近的山坡上,树上,建造了数个临时避难场所,经过上次的灾难,人们意识到自然的残酷性和随机性,再也输不起了。
原小镇的镇长也失踪了,大多数年轻人员下落不明。
在新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具有号召力,公信力,同时还要有洞彻和准确分析环境的能力,这是在稳定时期仅仅靠政治手腕能站稳脚跟的人所无法具备的。
于是幸存的人们以研究院还活着的学者们为主导,加上小镇的一些公务人员为基础,构建了新的行政管理体系。
新的社会体系百废待兴,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首先在建设中,经过大家投票决议,就按照原有世界的度量单位来衡量这个世界。比如,人们不知道自己缩小了多少倍,甚至有可能是世界变大了多少倍,于是还是以自己已知的的身高、体重为基准,重新推算和制定出米、千克等度量单位。以此为基准,科学组们开始着手物理、化学等基本常量的计算。当然得出的数据除了自己的身高还是一米多以外,这世界其余的一切都是巨型的。比如一株草高百米,树木居然可以万米高等等。数据统计出来以后,人们切实的体会到了什么叫“鲲鹏展翅九万里”、什么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
金老已经成了基地里新的负责人,他博学公正,带领大家一起建设着这片家园。在他的带领下,基地组建了新的科学组,大都是当年研究院的老同志。
经过多次演算和推测,科学组得出了不太乐观的结论。这里的天空看不见飞机,地表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根据这里的动植物种类,这很可能是一个与世隔离的岛屿世界,甚至有人提出这是地球之外的新的世界。但是否是地球之外,大家还有着争论和异议,还需要等他们能走的更远才可以证实。不论是那种可能,外界找到他们可能性都非常小。换句话说,他们可能要在这里生活很多年。如果这里是地球,那么发展科技,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设备,达到主动联系人类世界,在各类矿产不缺的情况下,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走出这个岛屿。至于通过逆向实验的方法回到小镇或者复原,起码需要三五十年的科技积累,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
科学组并没有隐瞒这个情况,对于这些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人们,接受能力也更加强大。于是,对下一代的培养,学校教育就提上了日程,反正这些人中最不缺的就是知识,孕育文明是得心应手。
在生存的压力面前,研究院的高智商发挥全部的聪明才智。人们虽然工具原始,但是合理的利用得天独厚的木材资源,使得悬崖平台上风格迥异的建筑林立,大型的锅炉房和食堂也建立起来了,短短的几个月基础文明似乎飞一样成长。地质组正在组织考察队,准备解决铁矿问题,按照他们的经验,没有铁器的文明,终究会发展到瓶颈。
只是,在可能无法立即返回原本的世界后,部分人的心态开始悄悄的变化。但忙于生存及建设的金老和科学组是不会有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治安组也仅仅是巡视保卫安全,大部分精力用于和自然界的斗智斗勇,几乎没有人能抽出时间来考虑这些问题。但是社会的问题始终存在,脱离了主社会的人群,原有的社会体系和层级观念即将打破,在新的环境下已经开始演变成一种独立的文明,只是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但随着一些社会性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被提拔,加入日常建设中的探讨工作,原有的科学家体制逐渐被打破,金老居中调配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基地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很快,有部分失去亲人且无法放下过去的人,选择了离开。他们显得更加的佛系,搬到了一处山坳之中,专注于农业和自然,成为一个田园般的村庄,内外都透露着宁静祥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就是一年。
君雅在这一年里成长了不少,她一直是很开心的。来到这个基地之后,她大部分时间是和刘星一起度过的。作为优秀的年轻人,刘星似乎走哪都能吸引目光,而刘星也用事实证明了他的优秀。刘星主要负责的是基地的后勤工作,精通数学的他同时对行政管理颇有研究,处理人事关系游刃有余,每当发生科学与行政纠纷时,往往是他出面调解。
君雅其实是一流的生物学家和建筑师,悬崖上的峭壁改造,大大小小的日常会议和聚会中心等建筑的施工和建造,大部分出自于她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