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累斯萨拉姆市。
威尔斯最终还是选择前往布拉瓦约市工作,毕竟在内罗毕和基桑市之间的布拉瓦约市可以说同时兼具两者的优势,更容易让人接受,当然,这也有其家人的劝说,他们更希望威尔斯上进一点,而内罗毕显然是饱和了没有太多上升空间。
威尔斯也不是一个人从欧洲回国的,还有他的德国妻子和儿子,毕竟在德国生活了多年,像威尔斯这种优质结婚对象本身就比较受欢迎。
实际上东非留学务工人员在德国很容易解决婚姻问题,因为这些人的经济状况都很不错,从事的大多是“高端”产业,比普通工人更有前途。
在达累斯萨拉姆市,负责接待威尔斯等人员的是移民署人员艾德利斯。
像威尔斯这种回国人才,政府有专门的接待地点,也就是达累斯萨拉姆市人才公寓。
艾德利斯拿着钥匙打开一间房门后,介绍道:“这里总共有三层,你们的公寓就在二楼,一家三口每人一个房间,一厨两卫一浴室,当然,需求量更高的,还有家庭公寓,你们暂时居住的这间就是家庭公寓,就这空间住五口人都不会太拥挤,这也是最大号的公寓。”
威尔斯的妻子玛丽非常满意,从她随着丈夫抵达东非之后,就彻底对丈夫口中“贫穷落后”的东非改变了印象。
“威尔斯,你不是说东非很落后么?光是达累斯萨拉姆市估计就不比柏林差多少,中间我们还经过蒙巴萨市,看起来也不错。”
“玛丽,这不一样,就像柏林是德国的首都,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市也是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东非的国土可是德国的十几倍,内陆情况就差很多,尤其是我长大的伊林加市,实际上市区和欧洲的乡镇没有区别,更何况我是在伊林加市乡村长大的,还有达累斯萨拉姆市也远远比不上柏林,柏林人口可是有一百多万,达累斯萨拉姆市两个市区恐怕加在一起都没有柏林人口一半多。”
艾德利斯说道:“威尔斯先生说的不错,柏林人口应该在一百五十万左右,我们达累斯萨拉姆市只有不到五十万人口,而这已经是东非最大的城市。”
玛丽:“我就感觉达累斯萨拉姆市在城建,生活设施方面不比德国差,而且你们还有电车这种新奇的东西,恐怕欧洲也不常见,只有极个别的大城市才有。”
“那是因为达累斯萨拉姆市建成的晚,所以规划设计更科学,这种优势越是新城市体现越明显,就比如这次你们要去的布拉瓦约,可能经济数据不如达累斯萨拉姆市,但是我想环境上差不了多少。”艾德利斯说道。
“总而言之,光是这所公寓的居住环境就比我们在柏林租的房子要好上不少,我想知道去布拉瓦约后也是这种待遇么?”
“当然,这种人才公寓是东非各个工业城市的标配,布拉瓦约可能只是设计不同,但是基本设施应该是一样的。”
“布拉瓦约市是中央铁路上的重要节点,我们在达累斯萨拉姆市中央火车站的线路图上可以看到,而能被标注出来的城市,一般都是体量比较大的城市,而且这几年国家在大力发展马塔贝莱省,布拉瓦约作为马塔贝莱省第二大城市发展肯定不会差。”
“不仅仅是人才公寓,就连现在移民的临时居所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七年前东非的所有移民安置点都翻新重建,包括达累斯萨拉姆市的移民安置点。”
“艾德利斯先生,我可以去移民安置点看一看么?”艾德利斯的话引起了威尔斯的兴趣,东非的临时移民安置点是东非老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他的父母就是住过的,所以他很想见识一下。
“当然,不过你们要抓紧时间,下个星期六,你们就要离开了,不能在这里常住,未来想在逛逛达累斯萨拉姆市难度就大了,毕竟布拉瓦约距离达累斯萨拉姆市可是很远的。”
布拉瓦约距离达累斯萨拉姆市的距离,放在欧洲都足够出国了,所以艾德利斯这么说。
……
随后,在处理好行李后,艾德利斯就带着威尔斯去“忆苦思甜”。
东非移民安置点依旧采用的是集体宿舍,不过都已经换成四人间,空间得到极大改善。
在集体宿舍的楼顶修建了水塔,通上了自来水,这也使得每间宿舍都有独立的卫浴,食堂依旧是公用的,但是食堂就独占了一栋楼,分为两层。
“在东非不需要太多衣物,和床上用品,以前配发的老式军服也换成了世面上常见的工装款式,如果不加上标签,基本上看不出来和东非人的区别。”
“同时我们专门为移民还建立了语言学校,这在以前东非是不存在的,教育的发展让我们能提供更多的教师资源,不再需要移民自适应。”
“这就是一个超大型社区,也被达累斯萨拉姆市市民称为‘超大型学校’,每年可以安置一万人居住,不过现在达累斯萨拉姆市的移民数量已经没有之前多,每年可能也就三四千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