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同盟军就是摆明了要跟法兰西帝国拼消耗战,看谁的兵多,一点点耗光法兰西国防军的兵力。
即便这场消耗战由于反法同盟军的兵力远多于法兰西帝国,消耗的物资方面是十分吃亏的,反法同盟同样咬着牙齿坚持下来,伦敦政府更是大发战争财,哪怕没有在战时坐地起价,也通过贩运军用物资赚的举国欢庆……
除此之外,英国的金融资本界也迎来了狂欢,毕竟这种消耗战比拼的是国力,法兰西帝国的士兵不用发放军饷,兵力也少得多,自然能撑得住,但普奥等反法同盟军可就撑不住了,尤其是面临双线作战的俄罗斯帝国,更是财政接近崩溃的边缘。
为此,大陆上的反法同盟国不得不向金融界大肆举债。
光凭借国内的金融资本家很显然吞不下去,而且不少金融资本家也抱着发国难财的心思,把贷款利率拉到让政府想要枪毙他们的程度。
这时候,给盟友各种贷款优惠的伦敦政府站了出来。
由于有伦敦政府负责背书,所以英国的金融资本家还是愿意掏钱的,在大多数人眼里,第三次反法联盟是整个欧洲的力量进攻奥斯曼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怎么看也不至于战败吧。
嗯,至少国力上是如此。
而前期的作战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法兰西国防军仅仅冲破两道防线,就轻松阵亡破万,使得卡尔不得不放弃不计伤亡的猛攻战术。
不能正面硬壳反法同盟军的纵深防线,卡尔只能分路派遣军队,从哪些偏僻的小路进攻,试图打破僵局。
只是哪些没有被防线堵住的路线,都不适合大军行进,法兰西国防军主力根本无法越过,小股部队突破过去倒是不难,却无法进攻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反法同盟军,反倒还要躲避反法同盟军主力的围剿。
当然,卡尔的这种战术也是有效果的,他派出去的小股部队有很多条路线,让围剿的反法同盟军派出去的主力也不得不分散开,追剿渗透穿插过来的小股法军。
分散了反法同盟军的兵力后,这些小股法军就会趁机寻找那些兵力优势不是太大的敌军进攻,能吃一口是一口。
双方在整条战线周边地带,经常会爆发小规模的遭遇战,每天都会有数百人的伤亡出现。
至于正面战场上的法兰西国防军主力,卡尔丝毫没有调走的意思,三路大军都没有改变进攻计划,似乎就是要钉死在这里,让对面的反法同盟军动弹不得。
最开始,反法同盟军以为法兰西国防军想要通过穿插的小股法军创造奇迹,所以才用主力吸引同盟军的主力,无法调遣大部队围剿那些穿插进来的小股法军。
直到后方各个城市爆发了林登万大起义!
不错,由于这次革命起义的主导者都是林登万兄弟会,所以被欧洲各国称之为林登万大起义。
林登万兄弟会不爆发则已,爆发一次闻名全欧洲,就连隔壁的奥斯曼帝国得到林登万大起义的消息后,都倍感惊恐,在奥斯曼帝国的欧洲控制区加大了对间谍和帮派的搜查力度。
不过由于奥斯曼帝国对欧陆国家的渗透把控的一直很严格,毕竟双方始终处于敌视状态,互派间谍早就成为常态,所以林登万兄弟会在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巴尔干半岛发展的分会势力很弱,根本无法与中欧相提并论,连东欧的达瓦里氏互助会都远远不如。
“陛下,大好消息,密谍司的林登万计划成功了!
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在经过近一周时间的血战后,成功打退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亲自领导的皇室近卫军猛攻,弗朗茨一世的皇室近卫军在这场维也纳战役中,折损高达七成,已经彻底废掉了。
密谍司的高层艾雷恩,在维也纳向全欧洲宣布,奥地利共和国成立,艾雷恩为奥地利共和国第一届大总统。
这次林登万大起义爆发后,中欧共有18座城市起义成功,在后续的反法同盟围剿中,有三座城市挡住了反法同盟的进攻。
这主要是因为反法同盟军的主力都在与法兰西国防军主力对峙,后方空虚,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中欧上百座城市发动起义,结果只有18座城市成功,后来顶住大军围剿的,只剩下三座,在马尼德嘴里还成了伟大的胜利!
这种逻辑或许在后世人眼里有点无法理解,但如果明白这个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有多么深入人心,就明白能有三座革命起义守住城市,是多么的难得,更别提其中还包括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这在政治上相当于在欧洲君主专制体系下,撕开一道血淋淋的伤口,创下了历史里程碑!
毕竟相对西欧来说,中欧国家和城市更加保守,欧陆越往东面民众的思想越是保守,俄罗斯帝国更是普遍实行着农奴制度,比起东方的传统封建帝国而言,体制上没多少区别。
“可惜了,柏林起义没有成功。”
李维惋惜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