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军方选择保守打法,也就不奇怪了。毕竟沙皇政府最不缺的就是士兵,又有俄奥同盟在,就算是奥地利不支持俄国人,也不妨碍他们卖军火。
这种背景下和俄国人硬拼实力,显然是不明智的。沙皇政府输三五次都无妨,普鲁士人输一次就完蛋。
战争不是儿戏,无论是罗恩、还是毛奇,都是这个年代最优秀的军事家。他们的格局自然不只是赢得一次战斗,而是以赢得战争为目的。
沙皇政府的最大弱点就是穷,普鲁士后面有金主,耗下去最先撑不住的一定是俄国人。
弗兰克首相提出了疑问:“如何能够保证挡住俄国人?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必须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哥萨克骑兵是什么货色,你们都一清二楚,一旦让他们深入国内搞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这才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普俄边界线太长了,波德平原又是一马平川,这些地区还是容克贵族的根基所在,不容有失。
不要说俄军大股部队深入,就算是千百号人的骑兵冲进来搞破坏,柏林政府就损失不起。
毛奇一脸严肃的说:“坚壁清野,把普俄边界线五十公里以内的民众全部迁移到后方。
再次进行二次动员,将士兵的服役年限提高到五年,服役年龄调整到16~55岁,我们又能够增加三十万军队出来,简单训练一下用来对付突入进来的俄军。”
众人脸色大变,兼并清野说起来简单。真要是做了,那么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普鲁士王国可不大,后退五十公里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这意味着要迁移数百万民众,五分之一国土都将沦为白地。
威廉一世严肃的说:“这不可能,你们的坚壁清野计划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真要是这么做,最先崩溃的一定是我们,而不是俄国人。”
毛奇叹了一口气,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只能冒险出击,尽可能把战场放在波兰境内。”
这个年代战壕、铁丝网还没有出现,没有这种廉价防御设施,普俄边界线又这么长,只能在要害地区修筑工事。
敌人的大部队,不敢绕开这些工事深入进攻,小部队就不一样了。
当然,后方也不是没有防御工事,贵族们的城堡就是最好的要塞,对付没有重火力的小股部队问题不大。
坚壁清野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减少人员损失。毕竟不可能让民众一直待在城堡内,大家也是需要生活的。
骑兵来去如风,就算是通知了,也需要时间准备。后撤五十公里,就是为了争取这个时间。
威廉一世犹豫了起来,冒险出击最大的风险不在军事上。现在波兰独立组织是普鲁士的盟友,就算是战争在波兰境内打,他们同样有民众支持。
麻烦的是激怒了俄国人,把局部战争变成了两国的全面战争。不怪普鲁士人怂,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完成军制改革后,没有经历过大战,心中没有底气。
弗兰克首相开口说道:“陛下,都到了这一步,何必在瞻前顾后呢?
赢了这场战争,独立后的波兰王国就是未来普俄之间的缓冲;输了这场战争,普鲁士王国将丧失未来。”
作为容克贵族出身的首相,关键时刻还是站在了容克贵族一方。不管怎么说,阶级利益必须要保住。
普鲁士王国的退路被堵上了,容克贵族们的退路依然存在。这些能打的贵族,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吃香的,根本就不愁出路。
威廉一世狠狠的点了点头,说:“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事已至此,他决定赌一把大的。把战场放在俄属波兰地区,不光可以降低本土的损失,战后还有机会从俄国人身上咬下一口肉来。
英国人可是支持他们在波罗地海地区扩张的,德意志地区没有机会扩张,往东部扩张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欧洲各国不会介意看到一个和俄罗斯死磕的普鲁士帝国诞生,接下了围堵俄罗斯帝国的重任,约翰牛就不会看着普鲁士完蛋。
弗兰克首相提议道:“陛下,我们必须要寻求更多的支持者,至少要让奥地利人保持中立。
有奥地利支持的俄罗斯帝国,和没有奥地利支持的俄罗斯完全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同时和两个帝国为敌。”
既然是打消耗战,自然要考虑双方的实力对比了。奥地利或许没有英法有钱,可是奥地利的工业实力却不比法国弱。
支援不一定要给钱,给物资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只要有充足的粮食、武器弹药、必要的军需品,俄国人就可以一直支撑下去。
这个年代欧洲大部分义务兵是没有军饷的,而贵族军官们的军饷也可以先欠着,他们不会因为国王发不起军饷罢工。
威廉一世想了想说:“嗯,派人和维也纳政府谈吧,只要不是核心问题,都可以商量。”
……
维也纳,弗朗茨还不知道奥地利再次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这个时候普俄两国都需要奥地利的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