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姬瑶说完的关于发动机的事情,林栋轻声总结道:“听你这么一说,咱们的航空发动机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发展时间短、只擅长仿制而创新不足、工业生产精度不够等问题?”
姬瑶点点头:“一个是国家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第二是经济相对落后,研制经费严重不足;三是对发动机的技术复杂性的研制规律认识不足;四是建设战线过长、摊子过大、力量过散、低水平重复;五是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说到这儿,姬瑶感叹:“其他国家的飞机和发动机是分开研发的,咱们国家却是配套的,研制什么样的飞机,就研究什么样的发动机,飞机研发出状况下马,发动机也停止研发,结果就是现在和老美的发动机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差距,他们也说了,我们研发落后,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制问题!”
姬瑶说着说着激动起来,罕有的脸上出现了愤青才会有的激愤表情:“如果说航空发动机的差距还有情可原,那么汽车发动机简直就是一些人鼠目寸光造成的!那些小发动机企业不少人根本就没有责任心,只看眼前能赚钱,根本不管能不能长期生存下去,质量不过关,对内标准和对外标准完全不一样,习惯照抄他人的,不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利用,也不懂得开发创新,见硬就缩,严重依赖国外产品,这样下去,怎么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说到这儿,姬瑶恢复了理智。平静的望着林栋:“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制造发动机是多么庞大而又复杂的一个工程了,你还准备研究这个吗?”
林栋沉默了一会儿,姬瑶以为他在思量,却不知林栋是在整理脑子里出现的那些信息。如果按照后世的正常发展轨迹。华夏的确是在十年后,才有了和国际先进水平差不多的新型航空发动机问世,应用在了第五代机上,但当时美国的第五代发动机已经量产几年了,更新一代的发动机也在研究之中,还是比华夏要先进。
百科全书里倒是有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全套资料。林栋看不懂,但这并不影响林栋能把它“搬”出来,问题是,搬出来交给谁?
航空发动机是工科方面的东西,华夏在工科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和知识储备都不足。全华夏关于工程方面的院士不足五六个,最小的都是七十岁,这方面的人才恐怕后续无人,林栋一时间不知道把自己脑子里的这些知识,给谁?
姬瑶见林栋深思,也没有打扰他,她还是很好奇,林栋哪来的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姬瑶甚至觉得。林栋在看发动机知识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只是这个计划,能不能行。她并不清楚。
但是,想到这个曾经和自己一起经常在图书馆里看书的年轻人,只用不到半年的时候,先是搞了一个让网络界都为之侧目的搜索引擎,又催生了一个汽车电池行业的黑马,说不定。他还真能在发动机方面,再搞个大动作出来?
林栋没有眉目。索性抬起头来,发现姬瑶正望着自己。有些出神,便说道:“发动机我算是了解了一些了。后面我会深入的再好好的了解一下,看看能不能搞出什么新想法来。”
姬瑶开着玩笑:“你一定行的!就跟你搞出来种花搜索和种花电池一样,我期待着你再搞出来一个种花发动机!”
林栋苦笑:“这个恐怕不容易,就跟你讲的那些一样,想像一下,苏27的al-31涡扇发动机最大的加力推力是12.5吨,2台发动机可以推动苏-27以超过两倍音速飞行,但al-31的风扇直径不到900毫米,涡轮走私不到300毫米,基本物理学原理,力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这么小尺寸的风扇和涡轮要承受12.5吨的力,这就跟壮汉用喉咙顶着钢枪推动汽车一样,喉咙要承受的力量和汽车承受的力是一样大的。问题是汽车是慢慢走的,而飞机要以高超音速飞行,各部件都要承受异常严酷的高温高压考验,咱们国家的工艺,还有欠缺啊!”
姬瑶眨了眨眼睛:“我刚才说了这些了吗?”
林栋突然感觉到有些后悔,自己倒是解释出了原因,但姬瑶真的没说这些啊,这都是资料里有的,他只是捡着一些现在的资料用了点,没想到就被姬瑶发现了,林栋只好指了指面前的书说道:“刚才看了一点儿,有点体会。”
“那你继续!”姬瑶饶有兴趣的说道:“以前看这些内容,都是自己看,没有人交流,刚才给你说了那么多,很多都是我自己的看法,我看看你的观点怎么样,有没有能够给我启发的。”
林栋没办法,只好继续说道;“一台用于超音速战机的涡扇发动机直径一般一米,长度四米,这么小的一个圆筒状物体,比如al-31发动机,要塞进四级风扇、9级压气机、2级涡等等包括控制系统,要多么复杂啊!也正因为如此,才只有英美两国掌握一流的发动机,俄罗斯的都只能算二流,我刚才看到了咱们国家已经突破了发动机单晶叶片核心技术,这算是一个进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