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明朝在北疆设立的九大重镇之一,其战略地位还要高于宣府,也是游牧入侵中原的必经之地。
三年前,老爷子把朱桂从豫王改封为代王,封地也从河南变成了山西大同,同时由内王变成九大塞王之一。
提到代王这个封号,最有名的莫过于曾经当过代王的汉文帝刘恒。
不过,这个大明的代王可不是汉文帝那种体恤百姓疾苦,亲自参与农耕的仁善之人。
而是恶贯满盈,坏事做尽,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的恶人,也是朱雄英最厌恶的藩王,没有之一,他干的那些事比齐王朱榑都要让人感到恶心。
在诸多检举藩王不法事的奏疏中,以齐代最多,其次是秦王……
不过论做坏事,代王朱桂远胜齐王朱榑!
从宣府离开后,朱雄英率领人马来到大同,令人奇怪的是整个大同城都很冷清,城内只有寥寥无几的百姓路过,就连路边一些卖东西的小商小贩也没多少,更听不见熟悉的吆喝声,只有一些巡逻的士兵在走动。
“奇怪了,这大同为何如此寂静,也没听说有战事啊!”
朱雄英身穿一件绸衣,缓缓走下马车,自从走进大同,他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大同发展多年,代王朱桂早已就藩,按理说至少要比刚就藩谷王的宣府要强,可今日一见,哪有一丝的繁华。
难不成这一切又和代王有关?
秦王朱樉,代王朱桂,齐王朱榑,谭王朱梓,鲁王朱檀,这是最让老爷子头疼的几个儿子。
谭王,鲁王已经死了,秦王朱樉自从上次被老爷子敲打后也有所收敛,近两年倒也没听陕西的官员说秦王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齐王被囚禁王府,现在就剩一个代王朱桂了。
而且小妙锦还给朱雄英说过,他二姐代王妃过的很不好,经常受到代王的虐待,希望他这个太孙储君可以帮帮忙!
大同的军民有些不一样,这一切八成和代王有关!
“殿下,这大同确实透着一股子不寻常,要不先去衙门见见当地的官员!”
李景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有种不好的直觉,总感觉如此诡异的风气会出事。
“去官府能问出什么?”
朱雄英瞥他一眼,说道:“还是问问百姓吧,百姓是不会骗人的!”
说罢,直接走向路边的小摊,来大同来,怎能不吃碗刀削面。
李景隆有些无奈,只得跟了上去,皇太孙跟着老爷子也学会了微服私访,寻访民意那一套了。
“谁想吃自己买,孤不请客!”
朱雄英随便找个地方坐了下来,面对油乎乎的桌子也不嫌弃,招呼道:“老板,来碗刀削面,记得放芫荽!”
“客官稍等!”
中年摊主立马吩咐自己的婆娘烧火,自己从案上取来一块木板托在右手手臂之上,又在木板上放上一块面团,右手捏着一块薄铁片,开始削着面团。
一片片长条的面片被削进烧开的大锅内,刀起面落,中间形成一道白色的弧线,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颇为熟练,极具欣赏性。
当真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好,真好,精彩!”
朱雄英忍不住称赞削面师傅的削面技术。
那削面摊主一边用勺子在锅里搅动,一边说道:“都是吃饭的手艺,客官缪赞了!”
说罢,看着站在身后的李景隆,常茂,樊忠等人,问道:“客官,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朱雄英笑道:“应天府来的,生意人,正好路过大同,想着进来吃碗刀削面!”
“那你可是来对地方了,要说削面,还是我们大同的最正宗!”
削面摊主十分的自豪,随后把面端了过来,说道:“客官,来赶紧尝尝,保准比其他地方的好吃!”
朱雄英看着眼前的一碗削面,除了面片还有配了一些煮熟的豆子,豆干,芫荽,闻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拿起筷子夹起一条面片,只见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吃进嘴里外滑内筋,软而不粘,十分劲道,而且越嚼越香。
“好吃,大同削面果然名不虚传!”
朱雄英赞不绝口,笑道:“我家老爷子也爱吃些面食,应天府也有做这削面的,可没有你做的好吃!”
看到客人对自己手艺很满意,削面老板十分高兴,笑道:“我这手艺可是传承几十年了!”
听到此话,烧火的婆姨毫不留情的揭穿丈夫的谎言,直言道:“你够了,别骗人家外地人,这削面也不过是从你爷爷开始的,当年要不是那些鞑子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哪有这削面的手艺!”
听到鞑子,朱雄英来了兴趣,问道:“老大姐,这削面怎么还和鞑子扯上关系了,怎么,那些狗鞑子也喜欢吃咱汉人的面食!”
看到朱雄英相貌英俊,一表人才,且气度不凡,老板娘心情大好,说道:“那倒不是,客官,要不我给你讲讲这削面的由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