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砍价声,吆喝声不绝于耳,整个集市显得热闹非凡。
农夫牵着羔羊,卖了不知道多少银子,换来了一堆崭新的碟子碗,还割了几斤猪肉,看他喜笑颜开的样子,看来今天注定有个愉悦的夜晚。
在市集上逛了有半个时辰,陈广德一直摸着怀里不多的铜钱,见到实在买不到什么有用东西,索性也就放弃了。
陈生倒也听话,看到好吃的也不说吃。
反而坚强的说道:“外面风大,上面都是尘土,不健康。”
父子二人找了块大石头,将模板放在大石头上,将上好的白棉纸扑在木板上铺平,压上镇纸。
陈生将小马扎放好,让父亲坐下,自己从旁边的混沌摊要了些水,帮助父亲磨墨。
“读书人少不了要磨墨习字,磨墨时切记水要适中,食指要放在墨的顶端,这两根手指夹在墨条两侧,磨得时候一定要轻,用力要匀,你爷爷说过,磨墨要跟生病一一样,千万别太快,太快了是磨不下来的。”
陈广德仔细看着陈生,一边给陈生讲解,一边大手握着陈生的小手,匀速转动墨条。
陈生发现,原来读书也没有那么简单,仅仅是一个磨墨就如此多的讲究。如果不是父亲的教诲,自己很可能折腾半天,一点好墨水都弄不出来。
到时候就算是有人找父亲写家书,却因为没有墨水而只能作罢,这也难怪老娘为什么不让自己跟着父亲来添乱了。
磨出上好的墨水之后,陈广德拿出《三字经》来教授陈生诵读。
陈生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一个清瘦的老夫子,自称王应麟,要教授陈生三字经。
陈生有了上次经验,不敢在大街上就这样研习,生怕引来别人注意。
赶忙向脑海中的老夫子道歉,禀明缘由,老夫子教训了两句孺子不可教也,就消失不见了。
陈生跟陈广德念了没有几句,便有客人上门了。课程也就暂时结束了。
先是一个穿着朴素,后背挂着秤砣的行脚商人来写信。
手里捧着啃了一半窝头,明明满脸愁容,却给妻子写信报平安,说要去顺天府走货,年前就不回家了,嘱咐夫人,要孝敬父母,教导儿子读书,自己在外面挣了不少银两,让她不用省着花钱,自己在外面一切都好,让她不用担心。
陈广德写完信之后,见到这个行脚商人实在可怜,只收了人家五个大钱。
那商人满怀感激的离开了,但是陈生却在旁边直皱眉头。
这父亲也忒善良了吧。写一封只要五个大钱,那得写二百封信,才能挣一两银子。这得写到猴年马月啊。
不过陈生也发现,父亲的小摊回头客很多,甚至有些人主动送上些小礼物。
父子二人还没有赶集,一会的功夫周围就多了一只可以下蛋的老母鸡,一斤猪肉,半捆芹菜。对于这些小礼物,父亲只是稍作推辞,就笑纳了。
据父亲说,他们很多都是以前让自己写过书信的,当时没有钱,自己就帮他们免费写。
这让陈生不得不感慨,吾父有君子之风,吾乃市侩小人,不及也。
正在陈生拾掇战利品的时候,突然一道清脆的声音响起。
“公子可是在代写书信。”
陈生还第一次在街道上听到如此清脆的声音,抬头望去,见到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姐,身子瘦瘦弱弱的,一身鲜艳罗绮,用手帕遮住脸,旁边还跟着一个双丫髻青涩的小丫鬟。
小丫鬟拉着小姐的衣角,看样子比他家小姐都要紧张。
封建社会,男女大防。
听到如此清脆的声音,陈广德甚至没有抬头,看了一眼紧张的小丫鬟。
拱手说道:“在下确实在代写书信,不知道姑娘可是要写信?”
“恩。”
用手帕遮住脸的姑娘轻轻点点头。
“需要我帮您润色吗?”
陈父继续问道。
“不需要,我说你写。”
见到陈广德手里拿着笔,那姑娘说道: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是唐人崔颢写的一首女子向男子表达爱意的诗。
陈广德刚一开始没有想太多,但是当他将整句诗写完,脸却被羞红了。
用长袖挡着脸说道:“姑娘,请您自重。”
那姑娘见到眼前的陈广德比自己还羞涩,不满的说道:“我观察你有些年了,你也是读圣贤书的,每日里在集市上风里来雨里去,写些书信能够挣多少银两,不如入赘我家,我让父亲支持你科举,将来有了功名,你我举案齐眉,岂不是更好。”
“哼,姑娘你太过分了,我陈广德岂是那种贪图荣华富贵之辈。”陈广德放下笔,收齐笔墨纸砚,就要走。
陈生瞪大了眼睛,正在观看一场大明版的女追男,心里暗想,老爹一个穷光蛋,竟然有美女倒贴。
最关键是老爹还不要。
这要是搁在现代,肯定被一种**丝喷成翔。
但是这是大明朝,却足足证明父亲是有骨气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