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63年的那场大败算起来,晋国也已经有了四年多的恢复时间。现在,晋国的军事力量大致分布如下:
关中军团:司令官司马望,驻地长安,兵力六万(重建)。
陇西军团:司令官胡奋,驻地冀县,兵力五万(重建)。
荆州军团:司令官司马亮,驻地南阳,兵力四万(战损)。
扬州军团:司令官司马伷,驻地寿春,兵力八万。
青徐军团:司令官司马骏,驻地下邳,兵力五万(新建)。
幽冀兵团:司令官卫灌,驻地蓟县,兵力五万(补强)。
并州军团:司令官司马泰(司马懿四弟,季达司马馗之子),驻地太原,兵力两万(新建)。
此外还有重新组建的洛阳中军十五万(其中,陈骞带走了两万)。全国常备兵力合计五十万。
“陛下,现在雍凉兵团一共有十一万大军,为了以防万一。臣建议,从洛阳中军里再抽调三万人对其补强。”
“可。但何人可以领兵呢?”
“呃……”这个可真的把张华给问到了。现在大晋朝廷里,最能打的肯定是石苞。但是刚才您已经说了不准用他。那难不成派司马孚去?那位老爷子能力倒是没问题。关键是请不动啊!
于是张华把眼光转向了裴秀。
裴秀也郁闷啊。大晋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找一个大将还是不太难的。但关键是老板你们司马家的心胸一代比一代窄啊!看看现在大晋各个地方的军团司令官吧。胡奋、卫灌都和你们家有姻亲,剩下的全部都姓司马!我要是推荐一个其他姓氏的,在你那里根本就通不过啊。可是你们司马家,真的除了司马孚、司马望父子,就没有能打的了啊!
“呃,陛下,臣举荐安平王世子、侍中司马子魁领兵。”
司马子魁,就是司马孚的长子司马邕。在司马昭生命的最后时刻,曾经短暂的担任过曹魏帝国的中领军。在魏晋禅代的时期,成功的维持了中军的稳定。有力的保障了魏晋禅代的顺利进行。
但是司马炎上位之后,就马上翻脸不认人。把自己的老丈人加了一个镇军将军的头衔,想要把中军更紧密的抓在自己的手里。而司马邕呢,这位世子其实身体不是太好,对于司马炎的手腕,倒也落得清闲。所以很爽快的交出了权力。
所以裴秀这个建议很合司马炎的心意:三爷爷,你的长子出兵,你不指点两下说得过去吗?堂叔啊,这个,撤了你的职我是有点不好意思。这不,补偿来了嘛。
“善!尚书令此议,深得朕心。就这么办!”
“谢陛下。陛下,按照以前西蜀的进犯规律。蜀贼国小力弱,每次出兵,都喜欢拉上东吴一起出兵,所以……”
哎,心里很清楚,裴秀说得很对。但是国家这么多窟窿要去填补。这可怎么得了!
“嗯,尚书令说得很对。但是以朕对东吴的观感来看,这个国家,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四年前的那一仗,很能说明问题。”
“那么陛下的意思是?”
“传旨给四叔、五叔,让他们加强战备,提防东吴偷袭也就是了。另外,也给六叔和大将军去旨,必要的时候,六叔支援五叔(青徐军支援扬州军),大将军尽快平定上庸之乱,然后不忙率军回到洛阳。必要的时候支援荆州。”
“遵旨。”
……
当天夜里,朝廷准备让司马邕挂帅驰援雍凉的消息就传到了安平王府里。
“父亲,孩儿从未上过战场。这一次率领三万大军西征,还需要父亲多加指点。”
安平王司马孚,这一年已经八十七岁了。老影帝虽然在人前仍然处处以大魏遗臣自居。但现在是在家里,就没有必要那么伪装了。
“嗯,吾儿此次去,注意三件事。”
“请父亲示下。”
“第一,去了长安以后,不要以为子初是你的弟弟就对其颐指气使。子初虽说为人确实贪鄙了一点,但他的兵法韬略远在你之上。所以去了长安后,一切听他的指挥。”
“喏!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子初虽然是孩儿的弟弟,但现在已经出继大伯家。是长房嫡子。孩儿当以小宗侍奉大宗的态度对待他。”
“嗯,甚善。这第二呢,这次去了长安,你可以直接向子初请命,单独率领这三万中军,先开拔到街亭!”
“街亭?!”
“嗯。为父活了八十多岁,见过了曹孟德,刘玄德和诸葛孔明……三十多年前诸葛孔明第一次入寇,差点动摇了魏国的根基。要不是张隽乂拿下了街亭……这些年,西蜀国力越来越弱,根本就打不到街亭,所以街亭城塞已经完全废弃了。但是这关子丰不一样,我看他在西蜀的变法,应该能收到不小的成效。所以这一次西蜀的入寇,等闲不可小视。你这支援军进入雍凉后,就驻守在街亭。如此,不管是关中还是陇西出了问题,你都可以有效驰援。”
“遵命,孩儿去了长安后就和子初商议此事。一定按照父亲的意见办理。那么,还有第三件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