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一早例行朝会后,工部尚书申屠遇兴高采烈地跑到太极西殿求见,说是终于铸造出轴承,并采取手工锻打部件的方式,终于按图纸制作出水力车床和锻锤,并让几名小竖人抬来几口大木箱子。
刘义符顿时来了兴趣,上前打开箱子一看,有带面甲的头盔和甲片,大、小轴承和链条零件,弩机和投石机部件,镙丝和镙母等,他拿起一颗大号的镙丝对着镙母穿入拧转,还真很顺畅地拧到了一起。
这个没有车床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另外给甲片打孔、制作轴承弹子、链条片打孔都效率更高,不然用人工要好几铁锤才能打一个孔,用模具又浇铸不了那么精密。
“这镙丝都做得不错,可以做到竹箸那么大的吗?”
“应该能做到,有镙丝铆接确实稳当很多,即算松动也只需拧紧加固即可,木料铆接一旦松动就会造成摇晃。就说投石机吧,其主梁架仍用木料,铆接处全用角铁片以镙丝固定,抛射杆也可分成三段,以后更方便转运,小小镙丝实在是居功至伟。”
作为一名熟谙机械原理的大匠,申屠遇自然发现了这些东西的妙用,刘义符甚至不需要过多解释,他自己就做了很多的尝试,镙丝既然有了,慢慢做小做精密都不难,难的是原理和开头。
“那有没有想过用链条咬合装入轴承的齿轮来传动呢?比如说……装到车驾底轴上!”
“目前臣还在试验装到车轮舸上,永初号舰的尾舵水轮也可以更换,车驾有挽马拉动,换上带轴承的底轴已经更省力了啊!”
申屠遇有些不解,刘义符想说的是自行车或三轮山地车,但申屠遇还没想到,又没有橡胶,这说起来就有点颇费口舌,等交州都督府的官员找到橡胶树就好了。
马车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主横轴了,但没有轴承,轮毂核心是铁片包木,不但磨损很快,转弯只能减速转大弯,跑着跑着一个轮子掉了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了轴承就得到极大的改善,要想转弯半径小,目前仍不好办,山地车就不存在了。
刘义符又捡查了其他东西,轴承是用冷锻一次挤压成形,不过用铁炉冶炼出来的铁水搅拌而得到的碳钢质量还不是很好,算是勉强达到了钢材的标准。
轴承内钢圈是一个整体,估计锻锤挖空然后打磨,包夹弹子的外圈有明显接头疤痕,乍看还以为是电焊一样,细看就知道是钢水滴到缝隙处接上的,为免不牢靠还加了一层铁皮,稳倒是稳了,却造成外圈不够光滑。
如果是整体的,恐怕就装不进弹子,机械冲压?车力锻锤和水力车床都很原始,并不是万能的,这年头不用指望。
。。。。。。。。。。。。。。
这时代,一年四季的气温比起后世都相对暖和,十月底的青州半岛还没下雪,但也颇有些寒意。
东牟郡城牟平县临海而建,水师军港却在郡城西北,位于芝罘岛与陆地之间相连的一道沙礁滩涂处,原本海水涨潮时,这道沙礁会被淹没,退潮后就会浮现。
自王仲德受命调任长广郡太守、兼兴建青州沿海港口一事,陆续营建了胶州湾不其港(即青岛),成山角的成山港,东牟芝罘港,东莱郡掖县的斧山港,不但使沿海转运或投送兵员更加便捷,也加强了海防兵力。
禁卫右都督朱景符率部乘水师船队抵达青州东牟郡(山东牟平)芝罘岛休整了五六天,至出兵之日,以水师战船百余艘载着禁卫六军,外加青州兵两个军,辅兵随从两个军,共五万六千人的大船队先向东北行驶,沿沙门岛、隍城岛等星罗棋布的小岛屿和暗礁外围往东北。
经大半日的航程,船队越过渤海海峡抵近都里镇时,前锋一个军的船队登岸,不过数百人驻防的高句骊守军以为是青州海商船队,猝不及防下被登岸的士兵轻松包围,无一人逃出,缴获了大量咸鱼干、海盐,主力船队得以在此休整一夜。
因半岛中部偏东南有大片自北向南延伸的高山丘陵,密布着成片的寒带原始松、彬、桦杨林,以致南部一半海岸边无任何防御守军,自马皆水往北的航道也没探明,自然就不作为进军路线。
经连夜军议,五万多人兵分两路,翌日朱景符自带一半兵力沿陆路推进,扫荡攻取沿途村落,但到枳利城(复县之北)三四百里,要走四天才能到。往建安城(盖县东南一点)有四百五十里,至少需五天。
而偏师则以刘伐奴、姜宗霸率羽林左、右卫及材官左卫,青州兵一个军、辅从一个军,共两万八千人乘水师船队次日一早启航往西北驶进辽东湾,沿海岸线而行,三天就到了建安城西五十里的海湾。
居于半岛上的高句骊人很少,每城不过几千兵加一万多民户,主要从事捕鱼、狩猎、煮盐,也种一些田地,从游牧渔猎转农耕不过百年,技术和工具原本非常落后,但汉末魏晋以来有许多青州与河北大族携带人口逃往辽东,使得半岛的农牧业比辽北反而要兴旺,成了高句骊国重要的财税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