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遭受的损失,立刻有人禀报给了种师道,这种情况让其他的将领愣住了。
前军马上把这个情况报告了种师道,种师道勃然大怒,便说:
“既然两军交锋打起来了,怎能束手就死?还击的有功,传我军令,速速反击。”
诸将中,又有人又吵嚷着说:
“如果兵不血刃和平招抚燕京,那么和诜等人吃现成的,坐在那里等着奖赏。而我们还要来干什么?”
种师道一拍桌子,怒斥道:
“官家让你们来是拿下燕京拿下我大赵国的幽州,不是让尔等过来升官发财,此时不拼命,还想着荣华富贵,坐享其成。
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赶紧速速出兵。”
杨可世遭逢大败,赶紧出列,想要将功赎罪,于是拱手说道:
“种经略,就让俺去督战前军,将功赎罪可好。”
“好,你且去,老夫坐镇中军。”
种师道答应了下来。
这边杨可世勒令所部将士临河布阵,分遣赵明麾众还击。
梁国军队隔着河岸挥舞军旗指挥军队作战,骑兵随着旗帜所指的方向向西奔驰。
杨可世对诸将说:“下流必有可涉水渡河之处,须分兵据之。”
随后会合了种师道派遣来支援的泾原路将领赵德说:
“立刻前往迎敌。”
老将赵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都怪西军根本不了解梁国这边的地形。
所以一时间没有准备及时应对,不过看清楚了梁国军队的动向之后,他们也只能迅速亡羊补牢了。
一部分赵军迅速向下流奔袭而去,眼神比较好的赵老将军,一眼就瞧见,梁国军队已渡过了河。
大批的部队正在岸上集结,心中暗骂一声不妙。
赵德还未及前往,梁军已渡水驰骋。
赵德是老将,知道形势不妙,又退回来了。
灰溜溜带着部队撤回了杨可世这边,他本人害怕杨可世的责骂惩罚。
只能自己孤身带着部队在外边游荡,拱卫着赵军的外围。
杨可世大呼骂道:“匹夫怎么往反方向退呢,何以报国。”
于是放弃收守卫桥头,亲自前往迎战。
赵军的主力是西军,号称是大赵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西军并非指一支军队,而是指的长期和西夏作战的戍边禁军。
西军的将士换了无数拨儿,唯一不变的是他们那颗保家卫国、坚韧不拔的赤诚之心。
赵国西军的没落源于女真的入侵,两次“东京保卫战”将西军的精锐几乎消耗殆尽,连世居府州的折家军都投降了女真,关陕一带陷入一片混乱和凄凉、人人自危。
可是真正的源头之战,还在于这一次北伐,正是这一次北伐,彻底击溃了西军的精气神。
风起云涌,烈火燎原,呐喊声与惨叫声交织着,血光与刀光辉映着,战场上空的羽箭在来回穿梭着。
士兵们一个个红着眼愤怒的将宝刀砍向敌人的脑袋,骑兵的速度,步兵的疯狂,弓箭手的精准..
西军失去了先机,并遭受两侧大梁国军队袭击的情况下,遭遇了两国军队的重创。
这种将近十万人厮杀的战场,高级指挥员并无太大作用了,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没有最先进的设备来指挥大军,士兵们所依仗的只有军旗的方向。
那些优秀的低级军官能控制局部战场不溃败,已经算是完美了。
梁军出兵的太突然,几乎是以一种破釜沉舟的态度,居然发动了反攻。
饶是如此,前线的长矛手和重甲步兵也是伤亡惊人。
战局很被动,赵军渐渐有些吃不住了,毕竟前线的士兵素质都参差不齐,大军交杂在一起,赵军引以为傲的神臂弓反而不好用啊。
要是把自己人给射中了,更是会让士气折损的严重,而契丹兵已经不止一次杀入了弓弩手的阵中。
虽然步兵又拼死把他们反推了回去,但是赵军所剩无几的士气在一步一步的消磨中。
这一刻,赵军硬实力终究是不如大梁国。
赵明兵少也被打垮,杨可世胸腹中了铁蒺藜箭,血流不止,整个人脸色苍白,被人搀扶着后撤。
幸亏杨可世身上穿的是厚甲,才保住了他一条小命。
浑身是伤,以至于靴子里都是血水,还被打掉了两颗牙齿,就在冲阵时杀数十人得以幸免,杀出一条血路,逃出生天。
种师道心知大军败局已定,连忙下令撤军,撤回了他们预先准备好的营帐。
梁国大军一路掩杀过去,直至杀到了赵军的营门前面,这才堪堪停了下来。
不过他们也没有散去,而是缓缓的在不远处聚集着士兵,做出了一副要攻城拔寨的架势。
这时,旁边鼓声大作,顿时惊走了梁国的骑兵,他们以为赵军要进攻了。
因为种师道派人赶紧在大军四周敲了一夜的军鼓,梁军怀疑赵军要出击,才没有出动。
直到天亮,才知道受骗了,再要进攻,因为当时赵军已经合成一个铁桶阵,才没有成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