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乡里的各级封建主,战时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概录于领主名下,会不会将好处分给手下的领民就看个人节操了。一般来说,普通民众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但军功授田宅,升职位却不一样。
赵无恤有意效仿秦国的军功授爵,但他底盘尚小,爵位也只是一个卿,别说什么二十等爵,连十等爵都铺展不开。在春秋时代早早提出上首功,是会被道德君子们狂喷。让对手有借口杀来围殴的,所以只能变相实行……
但仅仅如此,便足以让手下的武卒老兵们成为鲁国第一批军功地主。他们将从基层开始,让鲁国改头换面!军功授田。它可以在不动声色间,有力地打击鲁国旧贵族特权,搅动社会等级的沉浮,洗刷沉滞胆怯的民风。
若长此以往,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鲁国或将一改羸弱的礼乐旧邦形象,一变为好战求战的上功之国!
……
主臣二人虚席而谈。烛灯渐渐融化,厅堂内的两人却越说越兴奋。
曾几何时,他们在新田对着一块棋盘推演战阵,畅谈志向和诸侯时势,现如今,昔日少年终于到了真正执掌一国的时候了。
说完了对底层兵卒的安置,赵无恤又说到了立功更多,仅仅田宅恐无法满足的军吏们。
虎会、羊舌戎、田贲、虞喜等晋人作为老班底,对赵无恤的忠心毋庸置疑,他们一直没忘记太行山以西才是自己的故土。不少人的家室还在晋国。赵无恤打算以张孟谈为例子,劝说他们“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晋人家臣若在赵无恤诱导下,以辅佐主君归晋为目的的话,那他们在鲁国追求的便不是带不走的领地了,而是广土田、多臣妾,再就是获得荣誉勋爵,多得些钱帛而已。
赵无恤手里有食田百万亩,还把持了鲁国财政,以上欲求完全可以满足他们。
”甚至于,为了不让军吏们失去进取之心。还能封以百户食邑。“张孟谈补充建议道。
所谓食邑,并非世袭统治的实封。仅仅取其赋税的虚封,名义上是领主。却仅仅能去收谷子,没有治民之权,士死后食邑就会被收回。这种情况也是晋国诸卿普遍实行的,总的来看,晋国的制度要先进鲁国一百年!到了战国,三晋和齐国一样,也是科技、文化、思想爆发的核心区域。
”可!如此则将士不会寒心,等回到晋国后,我自会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地位。“
再然后,就是子贡、冉求、公西华、樊迟、宰予等人了,在赵无恤看来,这些孔门弟子反倒是最容易打发的一群人……
他们出身社会中下层,而且多为文职,受孔夫子多次推辞封地影响,孔门功利派的弟子们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念头,对名望和权力的渴望很强,对封地的野心却不那么大。
以子贡为首,这些人似乎主君待之以礼,再给足俸禄就心满意足了,这些知足常乐的儒臣是帮赵氏在鲁国站稳脚跟的重要媒介,无恤在以军功地主为鲁国换血的同时,也不得不利用这些人。
子贡将作为行人以及分管货殖的官员,公西华将去接替孔子职务,宰予会调任费邑,冉求已经是师帅了……一群穷士几乎一跃跳到了大夫阶层,多数人心满意足,他们刻意避谈孔子与赵无恤的分歧,兢兢业业地在职务上努力着。
到了鸡鸣时分,烛火即将燃尽,赵无恤已经将三种不同的封赏办法徐徐道来,最后,只剩下一些贪得无厌,还不太好打发的人了。
”那些参与西鲁盟会的大夫们,秦邑、高鱼、郿邑等,甚至是我的岳家,甄邑甄氏,以及各邑氏族长老,如今都成了实打实的赵卿封臣。“
”他们自觉有功,于是便生出了更大的心思,邑宰、司马想做大夫,下大夫想当中大夫,中大夫想做上大夫……除了爵位外还想要实封,小邑想换成大邑,一个邑想增加到两个邑。这些人习惯了鲁国的制度,恐怕接受不了军功授田和虚封食邑。对这些人,杀之不能,封之亦不可,主君可有什么想法?“
赵无恤笑道:”很简单,我要在鲁国设县,只需将小邑合并为大县,若不想被新官上任的县吏凌驾于头上,这些人就只能乖乖挪地方!”
ps:今天我这天黑得早,嗯……另外作者后台换成新版了,上传时看不出双引号是正还是反,有问题告诉我下
(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唐免航,czdxh0,男儿行31,孤寂小石头,书友,刘明1996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喜欢春秋我为王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春秋我为王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