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制?是秦国的县、楚国的县、还是晋国的县?”
“大将军乃晋人,自然是晋国的县……”
县制不是赵无恤的发明,在春秋时早已有之,早在两百年前,楚武王灭掉权国,将其改建为权县。随后秦武公也越过陇山,锋镝直指冀戎,平定后,以族名建立了冀县。晋国也不甘其后,至迟到了晋文公、晋襄公时已经在边境设县,什么“先茅之县”“瓜衍之县”,不一而足。
县者,悬也,本是边境的特殊城邑,主要职能是驻军。随着时间推移。县这一行政单位早已不限于边境,晋国内部已全面推广县制。一般以万户以上方可为县,晋国原有四十九县。后来增加到五十余县,分别归属国君、六卿统治。多数县大夫已经不再世袭,他们成了早期官僚,主君可以随时撤职更换。
赵大将军作为一个晋人,打算在鲁国推行晋国的制度,这看上去合情合理。
却不一定合礼合意。
但鲁国的大夫们有些不愿,孟孙说在郕邑没来,只能当赵无恤陪衬的季孙肥暗暗嘟囔道:“又要折腾……”
不过他没让人听见,他倒是希望赵无恤把东地大夫们得罪得越深越好。那样的话等春耕后碰到战事,一旦赵无恤败于外,他就能约合大夫们举事于内!
比起锐意进取的晋人,鲁人保守而胆小,很不愿意做出改变,尤其是已经成为保守派代表的柳下季更是在公议时强烈反对。
他据理力争道:“鲁国自有其国情,和晋国不一样,鲁以大夫治国,大夫以邑为基础,所以沿用都邑制即可。我知道大将军是晋人。或许觉得晋什么都好,但请记住一句话,入乡随俗。休要将晋国的一切都照搬到鲁国来!我看以都邑治国、牧民就挺好!”
柳下季的这套说辞赢得了东地,甚至是西鲁大夫们的齐齐同意,但赵无恤却不以为然,他一个眼色,阚止就与柳下季在朝堂上辩论开了。
“都邑大夫制很好?为何我只见到了郈昭伯之乱,南蒯之叛,阳虎之乱,公若藐之乱,公山不狃之叛?大夫屡次反叛国君和卿。家臣则屡次反叛国君和卿大夫,我看鲁国近几十年来臣不臣。子不子的原因,就在于都邑制!”
贬低都邑制一通后。他又对县制大颂溢美之词:“反观晋国,可曾听说过有反叛主君的县?”
面对事实,柳下季一时间哑口无言,鲁国近年来的反叛内乱,上下尊卑异位的事情确实多得不像话。
赵无恤推行县制的决心十分坚决,他对众人说道:“县的好处不仅如此,有了县后,更容易征发兵卒,统一赋税,防御敌国入侵。如今在鲁国,各种千户、百户的小邑层次不齐,难以治理,莫不如合数邑为一县,再派县吏统辖之。”
涉及到自身利益,鲁国大夫们难得精明起来,设县,这就意味着,自己头上会多出一个赵无恤派去的县吏?他们面露不安,心生不满。
鲁侯今天还是“生病”,君榻空空如也,缺了作为缓冲剂的国君,正殿上一阵死一般的寂静,若要一人一票,今天的公议绝对无法通过的。
赵无恤已经把朝廷当成了一言堂,就算决策通不过的,他也可以利用大将军的权威,绕开诸臣强行通过!这就是作为堂堂正卿的权力!
但他得注意分寸,注意手段,他要用软刀子慢慢割鲁国旧贵族的肉,而不是一刀见血,引发恐慌。
集权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尚且保持独立状态的东地加起来占了鲁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能组成左军,提供万余战力。直接打杀过去,二十多个城邑不是说攻下就攻下的,这会让鲁乱延续数年,不利于赵无恤的目标。这些地头蛇若是暗中抵制县制,恐怕空降过去的县吏会像东汉三国时到了地方却被豪强和士族架空的郡县长官一样,无从施政。
那样的话,想要利用县制控制东地,割除根深蒂固的大夫势力,至少要花费十年。但赵无恤现在可没十年的时间,他宰执鲁国,已经让不少人红了眼,而晋国六卿的平衡也渐渐失控,随时可能爆发战争。若虎视眈眈的外敌能给他两个秋收的机会,他就要感谢昊天上帝了。
见东地大夫们都面露不满,他心中有计较,又补充道:“当然,县制只是试行,先从本将军的领地开始,再渐次推广到收归公室的领地,至于东地,我暂不打算实行……”
……
一二月份本是新事物萌发的季节,赵大将军的执政也给鲁国注入了勃勃生机,他不动则已,一动就大刀阔斧,直叫默默等着看热闹的韩虎眼花缭乱。
鲁国正式进行制度改革,效仿霸主晋国推行县制。赵无恤那占了鲁国疆域三分之一的封地上。十九个千室邑,近百个百室邑被合并成了五个万户县。
大将军的都邑设置在济西县,此县位于济水以西。包括原先的郓城、须句、范、郿几处,还有铁山桃丘。治所为郓城。
其次是巨野县,此县位于濮水、大野泽之南,辖区为城濮、垂丘、咸丘、巨野几邑,民众多为卫人。濮南本是卫地,后来成了晋、鲁的占领区,归属未决,如今赵无恤却直接无视了卫国,悍然吞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