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模块单元耗费了陆平不少心思,终于全部完工。陆平带着这10个模块来到五维空间开始组装。
在四维空间无法实现的事情,在五维空间简单的就像搭积木一样。陆平只要按照模型,在五个坐标轴分别释放不同的模块进行对接,10个模块很顺利就组合完成。
模块单元组合完成之后,陆平也无法一窥它的全貌了。不过陆平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对它的控制。
下来就要验证一下,这台样机的实际性能了。
想要启动这个机器,还得靠之前的维度引擎,给它提前施加一个初始能量。相当于一个点火器。
这个初始能量带动装置运行以后,该装置就能进入自励模式。
维度引擎顺利启动点火成功,样机周边形成了一条颇为复杂的能量通道。这条能量通道仔细看的话,由十个四维立方体组成。
在陆平的可视化图传画面观察,周围的空间仿佛开闸的洪水一般,向着四维通道急速汇聚。实际中这些流动的空间,正在沿着第五坐标轴不断的被虹吸效应压缩。
如果被虹吸的五维空间是有限的,那么最终在空间势能完全丧失之后,将彻底转化成一片四维空间。
对一台发动机来说,五维宇宙几乎就是无限的。这就像河流里面的小水车,五维空间这条大河的势能永远不会耗尽。在样机停止工作之后,被压缩的空间就会被五维空间的张力重新愈合。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被虹吸过的空间还是会损失一部分能量。
这部分损失的能量,自然是被样机吸收了。这部分能量在实际转化中,和理论计算值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差异的大小,决定了该样机的能量转化效率。在陆平的监测中,这个转化效率现在只达到了1%。
1%听起来非常的不起眼,实则已经是十分恐怖了。别忘了它的能量基数都是以光速的三次方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这种降维实际转化的能量,是暗物质能量的6次方倍,是空间总能量的百分之一。
何况,这个引擎现在只是一台样机,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目前的效率来说,已经足够在五维空间进行曲率飞行了。
五维空间曲率飞行的原理,和三维空间一样。都是通过强大的引力来扭曲空间,形成曲率空间泡。目标飞行器只需要常规飞行,曲率泡就会自动延伸,带动飞行器实现超光速飞行。
无论在几维空间,光速都是恒定的。这种超光速飞行只是形象的说法,更准确的描述还是曲率飞行比较贴切。
降维能量转化已经成功实现,下一步就要对样机进行升级,让它可以将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强大的引力。进而弯曲空间形成曲率泡,真正实现五维空间的曲率飞行。
陆平停止了降维实验,将样机重新分解,再次回到四维宇宙,开始完善引力转化部分。
引力这一基本物理概念,同样适用于多维宇宙。在高维宇宙中,它的固有属性也不会发生变化,只是传递的路径更加复杂而已。而且在理论物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五维空间是最早实现理论物理大统一的维度。
如果五维空间存在五维智慧种族,他们想要实现四大基本力的统一,就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去进行研究和论证。只要发现了这四大基本力,天然就能够进行统一。
引力装置这一块陆平也是轻车熟路,只需要按照引力在五维空间的传播性质进行相应更改就能定型。
新的曲率引擎很快改装完成,陆平迫不及待地来到第五坐标轴进行试飞。这台引擎被它加装在千幻飞船上,如果能试飞成功,千幻飞船整体布局也可以采用类似结构,升级为真正的五维飞船。
曲率引擎点火成功,五维空间被虹吸的同时,还发生了轴线扭曲现象。飞船的周围逐渐形成一个近似五维球体的曲率泡,曲率泡的覆盖范围超过1000个坐标点。
曲率泡稳定之后,整个飞船从可见宇宙消失。紧接着引擎的常规推进开启,曲率泡也随之移动。一秒钟就跨过一千个坐标点。
在五维空间曲率飞行,1000个坐标点代表着1000个四维宇宙。为了更直观的表现种曲率飞行的速度,陆平决定用其跨越的四维宇宙个数来进行速度定义。
这个速度仍然被定义为曲率系数,代表单位时间内曲率飞行器能够跨越的四维宇宙个数。
这个第一代的曲率引擎,曲率系数达到了1000。
这比陆平之前几个月才能跨越一个坐标点的效率来说,直接提高了数百万倍。
试验飞船还在继续飞行,不过陆平也认识到了这种引擎的一个缺点。
它只能沿着提前计算的线路进行曲率飞行,想要更改飞行路线,就得重新找一个基准点,建立新的相对坐标系。
在实际应用中来说,飞行器想要更改飞行方向,就得在预定的航线上重新探测一个新的空间膨胀系数。这倒是无伤大雅,也就是耗费几天时间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