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废物!”赫国皇帝,雷霆大怒!“你们一个个的,往日里各种吹嘘,赫国何等的强盛,自身又是何等的能耐,结果呢,边境被破,增加二十万的援军,非但没挽回颓势,还全部折了进去,我赫国更是再被连下十二城,这印国是什么状况,这印国主帅又是什么人,到现在居然还一问三不知,养你们何用?”
朝臣被训得蔫头耷脑,低着头,不敢吭声,就担心他们皇帝陛下的怒火会烧到自己头上。不过也有人心中颇为不忿,要说还是他们陛下喜欢听臣子们奉承,歌功颂德,不过,赫国是第一强国,这也是事实嘛,公认的,只不过这一回……
印国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很是纳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
好吧,应该不是没有风声,而是他们安逸惯了,没将其他国家放在眼里,更何况还是不相邻的中等国家,没去关注,自然就什么都不知道。
“再看看你们推荐的都是什么人?啊?当初是谁夸下海口,印国宵小,不足为惧,有他们出马,失去的城池很快就能夺回来,叫胆敢挑衅我赫国威严者有来无回,再拿宣国问罪,要印国割让领土赔罪,这话是谁说的?到底是谁有去无回?酒囊饭袋!一个个被吹得天花乱坠,现在倒要怀疑,他们都是怎么爬到高位的,以往的功勋都是假造的吗?”
这话可就相当严重了,若是被坐实了,不仅那几个将领会被问罪,必然还会波及他们的家人,以及推荐他们去边境的人也会受到责难。
于是之前还闷不吭声的人,一个个都跳出来,极力的为那三个主副将辩白。
赫国皇帝眼神越发的冷厉,事关国家安危的时候,一个个装哑巴,现在牵扯到自身问题了,倒是蹦跶得欢,“统统闭嘴。”
下面的人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们的作为就是在火上浇油,立马闭紧了嘴巴,缩成鹌鹑。要知道,因为边境的战事不利,他们这位陛下(父皇),脾气可不是一般的暴躁,往日里受宠的人,不管是朝臣还是后妃,都轻易不敢开口,就怕触了霉头。
边境那边不可能放着不管,已经丢了十五座城了,赫国地大物博不假,但是,能有多少个“十五座城”,如果不能遏制印国军队,叫他们继续这么猖狂下去,赫国还称得上第一强国吗?不要被人灭了……
赫国皇帝这次没叫臣子们推荐,而那些武将,同样也不敢轻易自荐,同为武将,他们其实对那几个人的能力,心里差不多是有数的,他们都败得的这么惨,自己去未必就能力挽狂澜,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知道,就目前的局面,根本就输不起,就不要去想着什么功劳了。
如果是年轻的武将在这里,或许还会一时热血上头,期望建功立业。
然而,事实上赫国的威名在外,已经安稳了好些年,能站在朝堂上的,就不存在年轻武将。
赫国皇帝直接点了将领,意思也很明白,只许胜不许败。
被点名的倒霉蛋能推迟吗?那肯定不能,非但不能,还在他们皇帝陛下的逼视下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逆转局面,不死在边境,回来也得死。
不过斩断了自己的后路也好,斩断了才能全力以赴。
为了鼓舞士气,赫国皇帝亲自为大军践行。
等到这批人抵达战场,识薇他们那边倒是没这么轻松了,毕竟,这一次与之前不同,这一次的主副将之间不存在意见分歧,尤其是两个副将,那意思是全权听从主将的调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时候说这种话,与其说是绝对服从命令,不若说不想担责任,如果再出现纰漏的话,完全可以将过错推到主将头上,是他部署失败。
有一群绝对听话的下属,这是好事,但是,不管什么事情,问道他们头上都不吭声,不是敷衍,就是“称赞”他这个主将英明,他们没有什么可说的,换个时候,情况不是这般严峻,这种奉承或许还挺叫人舒畅,毕竟,现在面对的敌人不同,作为主将没那么自信,瞻前顾后,自然想问问下属,这么个情况,自然叫人火冒三丈。
识薇他们往赫国腹地推进的速度虽然慢了,但是,也只是慢了而已,赫国的这一批援军,起到的效果没有他们预想中那么大,毕竟,越往里,这战线就拉得越长,赫国派援兵,识薇也照样从印国调来了兵马,如今,真正卷入这场战争的人数,已经近百万了。
按理说,识薇是从印国拉人过来,中间还隔着一个宣国,后线太长,应该是不叫吃亏的,只不过,赫国与宣国相邻的这大片土地,不但宽广,还是沃土啊,在整个赫国都是产粮数一数二的,识薇可不就又玩起了以战养战的把戏,而且她的后补给线也看得很重,轻易的出不了纰漏。
现在印国朝廷也知道她这边的情况,一个个都心潮澎湃,第一强国啊,他们印国将第一强国压着打,是不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印国就取代赫国成为那个第一?虽然那只是一个名头,但是那样的名头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多,这会儿即便是对识薇恨之如何,也不会干出拖后腿的事情,即便有人想要这么做,其他人也不会允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