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虽说是整个广东省的顶级豪绅,但邱家的根基还是在潮州府,毕竟邱家本来就是潮州人嘛。
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些潮州的宗族豪绅,都是邱家的老乡,也是最愿意给邱家面子的宗族势力。
如今的大清治下,清廷的法令到了县一级就戛然而止,再往下的乡村都是宗族士绅统治,乡村的平民百姓遇到纠纷了,也不会去县衙敲冤鼓,而是找当地的宗族士绅之类的话事人来评判。
说白了,这就是宗族法庭。
当然,这不是说大清对地方的控制力弱,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过来的,法不下乡属于传统。
谁叫这个时代的科技生产力太落后,下乡建立统治根基的成本过高呢?
更何况,法虽然不下乡,但州县一级的地方衙门主政官员,跟那些乡下宗族士绅之间都有联系。
别看那些乡下宗族士绅能掌控普通村民的生死大权,但他们在朝廷任命的县太爷面前,还是要夹起尾巴做人。
所谓的破家县令灭门知府,指的就是地方官们的权力。
破灭的不是寻常老百姓,而是这些有一定势力的宗族士绅之家。
朝廷就是依靠这种方式,管控全国的,乡下虽然没有被纳入掌控中,但只要能管好那帮乡下的宗族士绅,就足以将税赋收取上来。
然而,此时的大清刚平定天下不久,所以地方宗族士绅明显分为两类。
一类为宗族,一类为士绅。
士绅其实就是依靠读书科举当官崛起的地方土财主,这个群体虽然在乡下拥有莫大权威,但都是一家一姓的大户人家,奴役百姓依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朝中有人’的背景身份。
也就是俗称的以权压人。
而宗族则完全不同,比起士绅阶级,宗族是有自己武装力量的地方豪族!
是一个族群,而不是一家一姓的大户!
宗族往往不是依靠家中有人当官来获得权力,而是依靠传统礼法和宗族武力来管理生民。
比起要依赖于朝廷才能作威作福的士绅阶级,宗族无疑是一个‘小朝廷’。
那些如同坞堡一般的乡都,就是一个个宗族的‘首都’。
是宗族中的大户长老们居住和裁判的政治中心。
可别小看这些宗族小朝廷,在和平年代,一个宗族动辄能拥有几千上万人口基数,堪比一座县城的常住居民人口数量。
哪怕是在战乱时期,拉出来几百名武装壮丁也不是难事(毕竟战乱时期人口少)。
像是邱家这种顶级宗族豪门,更是能直接和间接控制数万人口的生计!
毫不夸张的说,在地方上,宗族的权力仅次于朝廷。
哪怕是那些江湖门派,都不敢轻易得罪拥有武装力量的宗族势力。
理所当然的,朝廷自然更喜欢士绅这种控制乡下的势力,而不是宗族!
所以,在开发程度较高的省份,士绅阶级才是主体,这都是历朝历代努力过的结果。
而在那些开发年限不太长久,民风彪悍的省份,宗族才是控制乡下的群体。
比如说天南之地的两广、福建、云贵等省份。
那些土司其实就是还没有被同化的宗族。
宗族中的平民百姓,人权比士绅阶级控制下的佃户更多一些。
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宗族内部往往会尽可能做到平衡,而不是如同士绅阶级那般,肆意欺压老百姓,聚拢财富供一家一姓大户享受。
宗族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排外性很强,哪怕是邱家这种已经名扬广东省的顶级豪族,也会偏帮潮州老乡。
这就是宗族的关系纽带。
也是为何广东省中的乡下宗族,会拥有大量坞堡和火器的原因。
当然,如今被清军屠过一遍又一遍的广东省境内,还能生存下来的宗族,都已经剪了辫子,是清廷的‘顺民’。
就算是私下里支持过前明余孽的邱辉,脑后也是一小撮金钱鼠尾辫子。
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宗族的势力主要分布在乡村,所以一直盯着州府和县城的李长青,并没有察觉到宗族势力的强大。
他毕竟只是一个穿越客。
那些官府典籍中,也不会明确记录上不得台面的宗族势力。
事实上,宗族跟士绅阶级差不多,也是遵循强者为尊的硬道理,那种愿意为了民族大义硬扛到底的宗族,最后都免不了覆灭一途,下场无非就是被其他顺应大势的宗族吞并瓜分。
因为宗族是以地域划分而不是以姓氏划分,所以吞并起来更容易一些。
两日后,待在潮阳县县城中的李长青,突然收到管理新附军的阎定军汇报。
“大将军,我们扩大‘纳税’的范围后,潮州境内的乡下宗族推举出一位名叫邱辉的顶级豪绅,想要跟大将军见上一面。”
“哦?
他们想要做什么?”
李长青下意识的将乡下宗族当成了那些富绅大户人家。
某种意义上,李长青的这种认知也没错,有资格派出代表的,必然都是宗族中的话事人级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