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鞑靼,这可是大事!
能够率军北伐的将军并不多,能令朱棣放心的人选更少。
纪纲心里有数,但他不会说出来。
说出来,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僭越,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所有的皇帝都一样,都不希望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别人看透。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早就明白了这一点。
皇帝不喜欢蠢材,但皇帝同样不喜欢太聪明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样,而朱棣同样如此。
朱棣沉默了,静静地思考着领兵北伐的将领人选。
殿中,寂静无声。
微微低着头,眼神内敛,纪纲也在思考朱棣可能挑选北伐鞑靼的人选。
“追随陛下靖难的那些功臣,都有可能是人选,但能领军北伐的又有几个?
“道衍善谋,但不懂将兵;
“成国公朱能是一猛将,可惜南征安南时病殁了;
“新封的英国公张辅,倒是不错的人选,但他南下交趾平叛去了。
“辅国公郑海刚从西洋回来,陛下倒是常夸他兼具谋略与胆识,可陛下能放心将兵权交给他吗?
“一个敢跟皇帝抢女人的国公,陛下,能不防着他吗?”
想到这,纪纲嘴角轻轻一抽,闪过一抹冷笑。
他微微抬起头,瞥了一眼朱棣的背影,眼神中有一股桀骜。
“陛下阻止郑海与徐家的联姻,不就是防止郑海掌握兵权、权倾朝野吗?
“以我对陛下的了解,陛下不可能用郑海!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淇国公了……”
再次望向朱棣的背影,纪纲发现朱棣的身体动了,连忙微微低下头。
朱棣转过身,看向跪伏在地的一众太监,吩咐道:“给朕传太子太师、淇国公。”
纪纲眼神一亮,朱棣的选择果然与他猜测的一样。
淇国公丘福,原为燕山中护卫千户,是朱棣手下的主要燕军将领。
丘福与张玉、朱能等人一样,是燕王府的旧人,是靖难的主要功臣之一。
朱棣称帝后,论功行赏,丘福位居功臣之首,被封为淇国公。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加封丘福为太子太师。
在立太子一事上,丘福支持次子朱高煦,别人或许不知道,但纪纲一清二楚。
立朱高炽为太子后,朱棣进而加封丘福为太子太师,足见朱棣对丘福的信任。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又给丘福加了一千石的年俸,命丘福与蹇义、金忠等人一同辅导皇长孙朱瞻基。
此次,北上北京,朱棣带着皇长孙朱瞻基,淇国公也跟着。
大约半个时辰后,太监领着淇国公丘福走进殿中。
丘福身穿戎装,身上的甲胄哗哗作响,步伐坚定而有力。
走到朱棣面前,双手抱拳行礼,他精神抖擞,声如洪钟:
“陛下,叫微臣前来,可是为了对付鞑靼?”
打量着身材魁梧的丘福,朱棣忽然觉得丘福老了。
曾经,丘福的勇猛不输朱能,但如今他已经六十七岁,两鬓与胡须都已经花白,额头上的皱纹已经犹如刀刻,满脸的沧桑。
不过,朱棣见丘福精神壮硕,一身戎装,很满意。
又听到丘福洪亮的声音,他对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依旧满怀信心。
北征鞑靼,他需要的不是丘福的勇猛,而是需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为大军压阵。
在朱棣看来,丘福年龄大了未必是坏事,反而更沉稳。只要再安排几位得力的副将,那丘福统领大军北伐是个不错的方案。
朱棣冲着丘福点头:“鞑靼杀害我大明使者,朕,要你率军讨伐,你可愿意?”
“臣定不负陛下嘱托!”丘福掷地有声。
“嗯,朕命你征虏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征讨鞑靼。”
丘福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铿锵有力地回复道:“臣领命!”
“还有,朕令武城侯、同安侯做你的副将,靖安侯、安平侯做你的参将。征讨途中,你多听听他们的几位的意见,不可莽撞行事,你可明白?”
丘福微微一愣,大声道:“臣明白!”
朱棣很满意,令纪纲送淇国公出府。
领着淇国公丘福向府外走去,纪纲客客气气道:“淇国公,请!”
燕王府还是以前的样子,丘福是燕王府的旧人,对王府自然了如指掌,并不需要纪纲指引。
不过,有这么一个人在前面开路,他很享受这种位高权重的感觉。
纪纲可是锦衣卫指挥使,皇帝身边的红人。
能令纪纲引路,那他丘福的权位仅次于皇帝,这令他心情更为愉快。
“纪纲,当初你为陛下牵马,如今却成了锦衣卫指挥使,真是厉害!”
听到丘福的话,走在前面的纪纲一个趔趄,差点被脚下不平坦的砖石绊倒了。
丘福见纪纲如此,冷哼道:“纪纲,老夫夸了你一句,你没必要这么激动吧!”
纪纲的脸色瞬间一僵,眼神中闪过一抹厉色,随即,又露出和善的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