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空印案
朝廷近来为了科举的事而变得越发忙碌。
有的人负责出卷,有的人奉旨去准备考场,但一场全国性的考试还得照顾到其他方面的细节,所以大部分人现在都忙的脚不沾地。
当程元振抱着一叠奏疏走进大殿里的时候,颜季明正在出试卷。
“放这儿吧。”
“是。”
程元振把东西放下后,笑道:“陛下您已经半日未进水米了,虽说是为了国事操劳,但也终究是得爱惜龙体才是。”
“行啊。”
颜季明头也不抬地说:“你去御厨,让他们随便做点端过来就好。”
程元振赶忙答应一声,颜季明放下笔后长舒一口气,看着殿外打了个哈欠。
对这次科举他也算是上了心,后面几科的卷子,全都是他来出。
但对于农桑一道,估计也没多少精通耕织的读书人,所以这次的题目更多还是偏向于策论,比如说国家为何要重农抑商,或者是列举土地兼并的危害之类的题目。
第一届科举,主要还是试点,以及让天下人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学习,颜季明不指望第一届就能选出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来。
人们也如他所料的那样,开始主动接触这些学科,但民间对此的非议之声则是越来越大。
先前就有朝臣就河北免税三年之事提出异议,实际上也代表了不少人的共识:
陛下出身河北,所以对河北就格外偏爱,犹如李唐和关中一般。
而且,河北的寒士居早就开始教授这些东西,里面的学子就算没法学的更深,但至少对其是有了解的。
至少在落笔的时候,对于大部分题目也能写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出来。
这不公平。
没人敢站出来这般明着说,天子的狠辣早就让朝堂为之震慑,何况也不过是一届科举,不至于让大家奋不顾身地跳出来。
而且这次科举的招收人数和范围都是空前庞大,据传,下一届科举甚至有兵科,与武举划分开来,专门在军中考试,选拔有才能的将士。
而与前朝那几十个名额、甚至名额一个没有的科举相比,这无疑是给出了更多机会。
程元振端来了“简单”的午膳。
一列宫女都跟在他身后,每个人手里都端着菜。
看颜季明皱起眉头,他连忙道:“奴路上碰见了李贵妃娘娘,是她吩咐要多送些来的,奴不敢不从。”
颜季明叹了口气,示意他把饭菜都放过来,在这空档,他随口问道:
“李贵妃在做什么。”
“有人把长安商行的账本送到宫里来了。”
“送到宫里?”
颜季明想了想,在面前这堆奏疏里翻了翻,脸色很快阴沉下来。
“朕这儿,为什么没有?”
程元振吓得哆嗦起来,这玩意可是他负责送的,他连忙跪下:“奴只是每日去前殿拿来奏疏,万不敢私下查看,更不敢有所隐匿,
想来是前殿负责此事的学士出了什么差池,所以没有送来。”
“去召贵妃...算了,朕亲自去。”
李珂还大着肚子,颜季明扔了筷子,程元振赶紧爬起来跟在他身后。
外面飘着小雨,小宦官撑起伞,程元振接过来,替颜季明撑在头上,他回头看了一眼,脸色微缓。
“跟着的人不用那么多。”
宫女和宦官们都淋着小雨跟在后面,颜季明让大部分人留下,吩咐多拿了几把伞让他们撑起,才朝着后宫走去。
程元振还想让人扛来辇轿,但颜季明已经抬起脚步,他不得不跟了上去。
烟雨微寒,宫中除了冒雨值守的禁军将士,到处都看不到人影,显得冷清死寂。
御花园里建有亭台楼阁,坐在这儿听雨,别有一番风情。
李珂将账簿放在一旁,痴痴看着雨幕,问道:“御厨的人把膳食都送过去了?”
“是。”
宫女恭恭敬敬地回答:“都照娘娘的吩咐,又加了些,好给圣人补补身子。”
“成天的就晓得看那堆奏疏。”
李珂叹了口气。
“陛下可也没轻慢过您。”
金善雯坐在一旁练字,这时候笑道:“而且陛下平日里操劳国事,应该欣喜才是。”
李珂叹气不语。
两个人偶尔闲聊几句,一个继续低头练字,一个发呆出神,而外面则传来声响,李珂抬头看去,正看到那个身影走进来。
“陛下...”
颜季明连忙让两女坐下。
“外头风凉,坐一会就回宫里去吧,不要受了风寒。”
“知道了。”
颜季明看到金善雯在练字,笑着打趣了几句,才看向李珂。
她装着不在意,又看向外头的雨幕,脸上不施粉黛,侧颜却依旧极美。
“儿子还安分吗?”
李珂哼了一声。
“像你,都喜欢胡来,昨夜还蹬了我一脚。”
随着肚子一天天大了,她难免出现些焦虑的心思。
李珂早已为人妇,长安被攻破时,前夫柳潭死在城中,等到颜季明坐了帝位,她也只是希望自己与柳潭的几个孩子能够有一份维持体面和生计的官职,从不过多要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