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天威
吐蕃。
唐拉山,
入吐蕃第四日,
离吐蕃首都逻些还剩三百余里。
吐蕃赞普领着主力在西面拼死反扑,靠着地理优势堪堪挡住了两倍于己的联军,就这也已经死伤惨重。
愿意跟随赞普继续厮杀下去的人越来越少。
有的死了,有的逃了。
大部分人在马刀加身的时候,想的还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更有甚者,转头就去投靠了大食人,做了带路党。
高原上连营十里,旌旗飘动,随着营门打开,成批的士卒开出,在营外列队,但阵型松散,并没有良好的组织。
就这也已经是哈里发尽全力组织的结果,大食士卒倒是听他的话,可天竺人的军队战斗力低,纪律性差,混在大食士卒中间就是落在一碗汤里的老鼠屎。
而且从天竺那里买来的粮食,不少大食士卒吃了都在闹肚子。
好在吐蕃人除了最开头几天攻势凶猛,但一夜之后,士气陡然间衰微了下来,紧随而来的是攻势一变为保守。
就连随从出征的廷臣们都意识到,吐蕃人后方必然出了问题。
曼苏尔坐在营帐内,沉声道:
“魏人出兵了。”
众人顿时面带喜色。
有大魏在北面夹攻,吐蕃的灭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自家士卒的伤亡也可以少许多。
奴隶兵的伤亡当然没人在乎,曼苏尔和他们心疼的是那些受过大量训练的精锐士卒。
就算是精锐,在进入海拔极高的高原作战时,也会变得和普通人一样绵软无力,曼苏尔本打算率军亲征,但最终在廷臣的劝说下留在原先的吐蕃边境,坐镇大营。
从后方征调来的军队、人力、粮草,经由此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往,看着这一幕,他不由得心生豪迈。
在自己的带领下,帝国一定会走向世界之巅。
到时候,吐蕃早已经灰飞烟灭,就连东方那个新崛起的帝国,也一样会败在自己手中。
“陛下,穆尼尔派人送来了信,就在外面等您。”
信是两个多月前写的,还是靠着忠心的大食商人一路传递,最终带到了曼苏尔的面前。
“陛下,我已经遵照您的旨意,来到了长安......”
“大魏是东方新生的帝国,但依旧强大,继承了前身大唐的所有遗产,所以,我们对付西域的计划,可能要稍微滞后一些...”
“我昨天入宫见了大魏天子一面,和他交谈了几刻钟的时间,他自负无比,目光短浅,贪图利益,而且很好色...
陛下若是能馈赠钱财美人,用谦卑的语气写信,我相信,他一定很快就会无意于西征,沉溺于富贵之中...”
曼苏尔大笑起来。
自许久之前就萦绕在他心头的忧虑消散了大半。
他绝对信任这个派出去的使臣,也深信对方的判断,既然大魏的天子这样无能,那他接下来就可以放心插手西域了。
曼苏尔在喜悦之余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这封信是两个多月前写的,人的想法和观念即使在一天之内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两个月的时间,也足够让曼苏尔做出更多判断。
其实就算是他的第一封信,措辞也没有这么绝对,而是谨慎的劝说哈里发,再多观察两年,不要轻举妄动。
而他在长安期间发出的所有信件,全部都被拦截下来。
现如今,只有这封经过修改的信到了曼苏尔手中,反而让他坚定了接下来攻略西域的念头。
前方的战报在不断传来,大食士卒高歌猛进,只需要再多半个月的时间,就能一路攻到逻些城下,将哈里发的旗帜插在布达拉宫之巅。
“传令给将军,让他放缓脚步。”
曼苏尔说:
“让我们的盟友先顶一阵子吧。”
......
自于阗向南以后,所俘获的牧民,大多愿意作为向导。
事实证明,无论是大食还是大魏,一旦下定决心对付吐蕃,后者的灭亡也都只是迟早的事。
江南的财赋,有九成流向了安西,
吃全了钱饷和赏钱的两万多安西将士,再加上从安西四镇征发的各部仆从军队,直接凑出了五万余人的大军。
后方过分绵长的补给线无疑是隐藏的祸端,郭子仪和高仙芝都对此深通恶绝,因此尽可能地就地解决粮食,大肆宰杀当地的牛羊牲口。
士卒们天天大嚼肉干,现在想吃上一口菜蔬反倒是困难了。
“不行,这样子行军还是太慢。”
高仙芝指着前面正在吃饭的将士们,低声道:“听说大食人已经快要攻到了逻些,咱们要是晚了,吐蕃的土地可能就不够分了。”
“人和战马都跟不上。”
郭子仪平静地吃了一口牛肉,眉头微微皱起。
太老了。
就连他,也不知道有高原反应这四个字,更简单的说法就是水土不服。
将士刚入吐蕃几天,最初的时候连甲胄都背不动,不得已,在当地人的引导下尽可能地沿着低海拔路线进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