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晋国以及列国的联军将楚国祸害得有些惨!
到底是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就这么说吧,联军攻克的“城”级别就有七座,“邑”级别五十六个,“邦”数百个。
上面的数据看着比较片面,看看统计的相关战利品,楚国有二十来家的贵族遭到俘虏或是战死,俘获以及掳掠的楚人将近十六万,各类财帛以及物资的运输需要用到两三万车辆。
而那个还只是联军的战利品,没有算上破坏掉不可再利用的物质层次,还有杀掉不能再复生的楚人,一系列的后续影响绝对大到惊人。
完全无法进行统计,只能进行不靠谱的猜测,受到战争威胁不得不背井离乡逃亡的楚人数量,约是在四十万人左右?
楚国的总人口是多少?他们自己估计也不清楚,取一个史学家猜测的数字,当前阶段应该是三四百万人口吧?(人口不算奴隶以及在荒野生活的群体)
所以,晋国以及盟友入侵楚国,一下子影响到将近六七十万楚人的正常生活,以国家层次来看楚国不但惨,并且绝对会很伤!
惨不惨和伤不伤是一回事,从政治角度来看有另外的解读方式。
晋国跟楚国争霸了近百年,历来只有楚军北上打到晋国的家门口。
虽说晋国的本土没有遭到过战争的破坏,列国还是会看成楚国在这一场争霸战争中站在优势地位。
那一场“邲之战”的影响为什么会那么大?不是晋国那边有“卿”的子侄被俘了,乃是楚军成功饮马大河,并且还击败了看似国力正盛的晋国。
上一次“沫之战”为什么影响不大?原因当然是楚军第二次成功饮马大河,他们哪怕是战败和令尹被俘虏,某种程度上还是赚到了政治声望。
饮马大河哦?咱们再次做到了!就问牛不牛逼!?
至于再次成功饮马大河遭到的一些挫折,咱们是一个损失不起的国家吗?完全不是呀!
政治是一种挺复杂的游戏,不能单纯去看干某件事情遭受的损失,要看那件事情办成之后产生的影响力。
明知道二打十六,俺们也知道自己从军事装备到国力有点弱,但俺就是要拼!
输是不可能输的,打平都是赚,赢了则是血赚,以后谁再也不敢小瞧了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怎么说?以战略角度为出发点,真的没毛病呀!
吕武想搞大事,却是不能蛮横地去干大事业。
诸夏这边很讲究声望,光有实力而没有声望,再有实力也要被群殴;实力不足却是有着很高的声望,起事后会有一个八方来投的局面;实力和声望都够的话,会上演什么叫做“时代之子”的大戏。
有什么比亲征之下成功饮马大江更能提高声望的吗?有的,攻克楚国都城“郢”绝对算一件。
杀死或俘虏楚君?这个不能算,真的要算也是负分项。
以晋军为首的联军正在回调兵力,自然不能忘了将获得的战利品陆陆续续运出楚国地界。
吕武将运输战利品的活交给了鲁国和曹国,麾下的晋军则是全力备战。
另外的那些列国?吕武是个晋人,有属于晋人的毛病,打从心里没指望列国联军在对上正牌楚军时能顶用。
那为什么还要集中列国的兵力?吕武将他们集中起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来是怕这些列国私下搞什么幺蛾子;再来就是让他们正面顶上没用,等晋军跟楚军正面对垒时,可以派他们四处开花来干扰楚军呀。
选择鲁国和曹国来运输战利品也有讲究,他们现在跟卫国和齐国不对付,晋国则是在打压卫国和齐国。
所以,使用鲁国和曹国来跑腿不但能让两国完成身为小弟的义务,还能让他们保持实力;再来就是明示在曹国、鲁国和卫国的斗争中,晋国比较偏爱曹国和鲁国了。
老大不好当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将影响考虑进去,再去权衡怎么做更划算,名声也要得到增益。
无疑问的是卫国和齐国近期的名声都不好,晋国偏袒鲁国和曹国也就更让列国没话说。
“楚军前‘劲’已抵达‘湫’,可见蒍氏、斗氏、薳氏旌旗,另有罗氏、权氏、丹氏、阴氏。”中行吴说的后面四个楚国家族,属于实力弱于几大强力氏族却又值得注意的那批。
楚国有阴氏?这完全就是废话了。
多次提起现在有很多的地名重复,一个家族要是分出小宗,一般会以地名来成为“氏”,也就是有了那个地名的前缀,不但楚国有阴氏,鲁国、卫国、宋国也有一个前缀为“阴”的家族,他们跟吕武这边除了前缀一样之外,没有其余什么关系。
并且现在看前缀只能看出封地在哪,想从前缀猜出这个家族是哪个家族的小宗,还是一个新兴的家族,其实挺难的呀。
所以,贵族们的家庭教育课之中,必须会有一个教导人际关系的科目,用来让本家族的成员知道哪个谁是哪个家族的人,他在那个家族又是什么份量,等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