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了大德的阿瞒跟袁楷模绍宝宝曾经好到过什么程度呢?
《世说新语·假谲》里头有这样一段描述: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
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
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魏武就是曹了大德的阿瞒。
二人尚未入仕之时在洛阳当无赖子时,有次看见有人结婚。
他们偷溜到人家家里,天黑之后阿瞒大喊有贼。
把人都从搭建用来结婚的青庐也就是帐篷里头引出来,阿瞒曹了大德的就拿刀劫走了新娘。
劫出去做什么,懂的都懂。
反正不会只冲人家小姐姐喊一句看看腿。
阿瞒从小就是个坏种,至于坏到什么地步,看这儿就明白了。
却能以品德举孝廉得官,举荐制烂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也不知道结婚当天遭遇这种事,那可怜的新娘下场会如何。
反正完事儿之后俩人丢下新娘准备跑。
还没成为楷模的袁楷模腿软摔倒了路边儿的枳棘坑儿里,手脚麻木不能动。
阿瞒大喊小偷就在这里,袁绍吓得呲溜从坑里跳了出来,两人才成功跑掉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一群文人编写,主要记载汉末到晋宋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一部分出于传闻,但这件事儿应该是真的。
很大几率还是两个当事人亲自跟别人说起过的。
曹了大德的阿瞒缺德并狡猾鸡贼行事毫无顾忌的形象跃然纸上。
袁楷模也不是他被宣传为楷模之后礼贤下士、为人仁爱、清正能干、举止威仪的普遍印象。
而是有些胆小怕事、敏感不自信,需要阿瞒吓他才能发挥出实力的怯懦小子。
你琢磨琢磨绍宝宝的成长经历。
打小儿他爹不认他是自己的种,跟着他那当奴婢的婢女妈养在他大伯袁成家。
日常各种闲话嘲讽少不了的。
想不养成谨小慎微,生怕行差踏错,阴郁木讷却内心敏感的少年都不成。
这记载,完美贴合了正经史书很少提及的绍宝宝少时状态。
一起偷鸡摸狗的交情,而且必定是阿瞒带着绍宝宝玩儿,当纨绔他比较熟。
所以尽管不干好事儿,跳脱的阿瞒对于袁楷模来讲,很可能却是带着他走出年少阴郁岁月的一道光。
所以在被袁氏全力吹捧打造成天下楷模之后,绍宝宝也没忘了阿瞒。
这次换他带着阿瞒这个坏种玩儿。
到何进那儿的各种帮忙提携不必说。
阿瞒荥阳之败后去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殷勤到将自己手下的士兵调拨了4000给阿瞒。
这俩人可都是袁绍的人,凭这4000人阿瞒新败之后才又恢复了元气。
酸枣会盟的盟主是远在冀州的袁绍。
你一个并无辖区的曹阿瞒能说上话,而没算作张邈帐下的一员将校,还不就是靠着袁楷模指定他为代理人。
王匡可是绍宝宝的铁杆儿,这憨批不是没听说天子诏令的事儿。
可就是因为他家袁楷模没说话,所以才置之不理按既定计划带招来的兵马奔赴河内。
阿瞒这么一干,绍宝宝心里就不舒服了。
咱俩什么关系,你这才有了自己的地盘,就为那点钱财就杀我的人?
缺钱给我说一声不就好,我还能短了你那点军费?
写信过去责问阿瞒。
其实在绍宝宝对阿瞒不悦之前,阿瞒早对绍宝宝不爽了。
这种不爽不是因为绍宝宝对阿瞒不好,而是太好了。
好到阿瞒觉得,你特么是在拿我当你小弟照顾呢?
小时候可是我带着你玩儿。
两人关系中谁居于高位的地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中各种言谈举止和态度转变的潜在影响,最能摧残一段情谊。
可俩人毕竟是好兄弟,绍宝宝不觉得有问题,他本来就比阿瞒长两岁。
阿瞒也不好意思说,说了倒显得他小气。
到杀王匡这事儿呢,阿瞒也没当回事儿,还抖了个机灵。
他回信说,吾今替兄解大难,缘何责吾?
难是难道的难,不是灾难的难。
我给你解决了个大难题,你怎么还责怪我呢?
阿瞒说的也并非不对。
在庚哥的诏令发出之前,袁楷模已经叫王匡去募兵了。
这事儿对于袁楷模的确是个难题。
听了诏令认了怂,不让王匡带兵回河内了吧,怎么安置王匡是个问题。
而且会损了他反董联盟盟主的威信。
不认怂继续让王匡照着原计划行事吧,又成为不遵诏令的出头鸟。
袁楷模陷入两难,以他优柔寡断做个决定比割了自己蛋蛋还难的天秤座性格,这事儿就这么一直磨蹭了下来。
直到阿瞒嘎了王匡。
阿瞒是想不光得了兵马的实惠,还在庚哥那边绍宝宝这里两头落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