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有点像论文格式,但要求更多更僵化。
并不是指参加科考的所有人都考一样的内容。
这是现代人所容易被影视剧误导的地方。
但庚哥这边儿玩的被叫做科试,是因为他的举和试是分开的。
举还是举荐,其实就是各县的资格审查,重要性被降低了。
试最初是统一计算成绩择优选择,跟现在高考差不多。
分成算、经、理、法四门考题,又因为庚哥不懂乱叫,卢喷喷他们把这四门考题理解为四科,所以叫成了科试。
后来又根据需求分成了选取农田科、营殖科、文吏科、律法科四种方向的人才,这才名副其实。
考试内容当然也有相应的改变。
说就是开应试教育之先河,让大汉士子原本自由奔放的素质教育变成了以考试为目的。
让我们鄙视这个咸鱼皇帝。
但说到素质教育,没有统一的选材标准,大家不学相同的内容,没办法站在同样的起跑线考核资质。
到老美那种推荐信模式,等同又回到了我们玩儿剩下深知其弊的举荐制。
弊病你们懂的,阶层固化名气为先。
寒门要么给人当狗当门客,否则没办法出头。
荀家子弟倒是很适应,荀攸考的文吏科,这会儿已经是粮行系统里头一个重要小官僚了。
由于重视了算学,荀家子弟不少考入了营殖科,被选派到各地皇商行会当办事员。
倒是荀彧觉得最适合自家子弟的律法科,少有子弟感兴趣。
有人发现,营殖科有好多内容,都是皇商行会的货殖讲座里头提到过的。
所以很多士子争相去听皇商行会的货殖演讲。
但各地皇商行会的演讲和讲座良莠不齐,又数河东安邑有卫览坐镇的河东皇商总会演讲最为精辟。
不知不觉,河东商学院已经初具雏形。
正如荀彧所预料的,越来越多的豪族世家子弟,发现考中了基本也都是去各处当小吏。
升迁缓慢且苛刻,所以豪右子弟明明考中,做过一阵却大多弃职而去。
科试慢慢变成了以寒族士子为主,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份小吏工作也挺满足。
荀彧冷笑,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错得多离谱。
喜欢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