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柏拉图
这句话是《黑鹰坠落》剧本开篇第一句。
剧本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九十年代初索马里军阀混战,天灾人祸,地区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索马里出现大饥荒,两年内有超过30万人死于饥荒。
1992年,通过电视转播,全球很多人都看到了骨瘦如柴的索马里人。
国际社会开始救援行动,在各地投放救济物资,但遭到地区军阀的阻挠、抢夺,导致支援人员撤出了该地区。
救援进展不利,迫使联合国通过新决议,用武力来保证当地治安和救济行动,强制实行和平。
由于冷战已经结束,索马里的战略地位下降,地区内也没有比较有价值的战略资源。
一开始美方对救援并不感兴趣。
直到联合国主动要求美方提供协助,当时的总统老布才接下了这个形象工程,派遣军队运送救援物资。
接任的克灵顿总统为了政绩,决定把这项形象工程继续搞下去。
1992年底,3.8万人的联合国部队进入索马里,其中2.8万人为美军,带着枪向灾民派发救济物资,受到了平民百姓的欢迎,但遭到了军阀的反对,担心没有人愿为他们打仗,只是面对联合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军阀们也不敢太放肆。
直到1993年3月份美方按原定计划撤走2.5万名美方士兵,把任务交给其他国部队。
在美方海军陆战队撤走后,摩加地区军阀艾迪德的部队开始骚扰联合部队。
在1993年6月,艾迪德的人伏击了一支巴基斯坦部队,打死24人,并把尸体剁碎,此事震惊了世界。
联合国又一次展开了行动,目的是抓住艾迪德。
由于艾迪德控制着摩加地区电台,通过电台进行煽动性宣传,影响当地民心。
加上联合部队在搜捕艾迪德的行动中,表现的很粗暴,影响了摩加地区平民的生活。
潜移默化下,平民们开始反对联合军队,替艾迪德作掩护。
93年9月,一伙民兵在大量平民的掩护下,再次攻击了联合部队,赶来救援的AH-1武装直升机向人群开火,杀死至少100人,导致当地平民更加敌视联合部队。
为了搜捕艾迪德,美国展开了一项特殊行动——‘哥特蛇’。
由游骑兵特遣队去执行这个计划,共450人,由三个陆军单位构成:三角部队的C中队、第75游骑兵团的B连,以及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一部。
整个行动一共动用了19架飞机和12辆汽车,共160人参加,其中一架黑鹰直升机,在降落时出现了意外,一位新兵不小心摔到了地上,导致脖子受伤严重。
直升机上的士兵开始进行抢救,在地面上遭到了平民的围攻,其他几个行动小组的成员也遭遇了重火力攻击。
‘哥特蛇’指挥部不得不派遣更多部队进入市区紧急救援,之后军方与民兵在摩加市区街道上发上了激烈交火。
由于平民和民兵太多,美方遭遇了重创,有两架直升机被击落,两架被击伤,19名美士兵和1名马来西亚士兵死亡,84名美士兵和7名马来西亚士兵受伤,1名美士兵被俘。
《黑鹰坠落》剧本就是根据这次行动进行改编,以此来反思对外战争的意义。
李察饰演的男主角埃弗斯曼中士,隶属于游骑兵团,是本次行动一支小队的队长。
他手下的士兵有伊万·麦格雷戈饰演的葛姆,奥兰多·布鲁姆饰演的新兵托迪·布莱博,也就是那个伤到了脖子的猪队友。
由于索马里地区依旧动荡不安,不适合拍摄,《黑鹰坠落》剧组选在了西北非摩洛哥阿加迪尔地区。
阿加迪尔毗邻着名的卡萨布兰卡,隔着大西洋,与纽约隔洋相望。
阿加迪尔也是着名的旅游城市,面对大海,有大量优质白色沙滩,许多阿拉伯特色的建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来到阿加迪尔,李察也没有时间旅游,他提着背包,来到了剧组片场。
因为是战争戏,剧组片场总部直接修成了军营,有机场、训练区、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区等等。
为了能更好地应对拍摄任务,剧组也进行军事化管理,吃住都在剧组,所以李察也没有带助理进组。
“长官们中午好,游骑兵B连埃弗斯曼前来报道。”
进了剧组工作棚,李察扔下背包敬了个礼。
“哈哈,李察来了,吃饭了吗?”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拿着一个正在吃午餐,他放下汉堡起身招呼道。
“听说剧组食物不错,我下了飞机直奔剧组,就是为了过来吃免费大餐。”
工作棚里的人一阵哄笑。
“李察,你大概要失望了,剧组没有什么好吃的,全都是这些。”
摄影师史拉瓦米尔指着桌上一堆垃圾食品说道。
“哈哈,你也别抱怨了,剧组还没有开火,等到正式开拍了,保证顿顿有烤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