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人走到街尾,发现了兴华粮油铺。
兴华粮油铺卖的粮油,价格不高,和以往的价格相差无几。至少,比阳城的粮食商人价格低很多,民怨顿时消解了不少。平民百姓有时候是愚昧,有时候也是明白事理的。谁让他们活下去,谁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回去思考。
“为了防止非法倒卖粮食,非法存积粮食。行政局规定,阳城居民必须携带临时身份证,才能购买粮油,而且每名居民三天内限购一袋十斤大米,一袋五斤玉米面,一瓶大豆油。另外,店内还有若干榨菜、盐焗花生,烟熏肉等搭配贩卖。没有临时身份证,不能购买粮油。”
兴华粮油店的店员在门口吆喝,一边指点众人观看店门口的公示,一边讲解店内的规矩。
前一段时间,阳城行政局强令阳城居民办理个人户籍,发放临时身份证件。如今,大多数阳城居民都是有临时身份证件的。因此,许多人听到了粮油店的条件,立即转身,跑回家中,去取证件。还有一些人,随身带着证件,便开始排队购买粮油。
一会儿,就有人买到了阳城的粮油。
“哇!这都是好米!这个大豆油好清澈,看起来就是好油!还有盐焗花生,榨菜都不贵,可以用来拌饭吃。”
“这个玉米面粉,很白,可以用来做白面饼。”
“一点都不贵,兴华人过得日子,太好了。”
“怪不得云州人,如此拥护兴华皇帝。”
阳城百姓享受着兴华皇帝的好意,自然就不会不念叨几句兴华帝国的好处。只不过,还没有人敢质疑大夏皇帝。毕竟,大夏的皇帝是天子,轻易不能冒犯。
有了兴华粮油店的粮食与食油,阳城局势更加稳定。可是,阳城的粮食商人却大吃一惊。如果兴华国一直提供相对廉价的粮食,他们的粮食将会卖不出去,一粒米都卖不出去。作为商人,没有买卖,意味着倒闭。
“兴华人可恶!”
“我要退出联盟,开门做生意,要不然手里的粮食就要砸了。”
“你觉得你现在还能退出吗?你退出,兴华人会接受你吗?”
“难道?”
“已经有几位粮食商人,去过行政局,他们拒绝给我们颁发营业执照。我们一旦开门做生意,兴华人将会以我们违反法令,处置我们。”
不少粮食商人闻言,瘫倒了。
兴华人做事很绝,根本不给粮食商人缓过的机会。魏英才的行政局就是要阳城的粮食商人,完全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不遵从行政局号令的人,我们也不需要尊重他们。旧有的一切,终将被打破,我们建立新的秩序……”魏英才在一次阳城政府工作会议上,向全体阳城的行政官员说道。
阳城是兴华帝国之阳城,这就是易星辰对魏英才治理阳城的要求。治理一个城市,除了让民众富足,过上好生活之外,还要让民众对国家有归属感。
因此,魏英才对于打破阳城在夏国统治期间所形成的观念,是有执念的。
接下来,魏英才开始推行文化。
首先,兴华帝国的国语——华语华文,是魏英才坚持不懈推行的。魏英才在阳城行政局内部,成立文化教育组,专门推行兴华帝国的文化。
“我们要在阳城建立至少十所小学,一所中学。规定:四岁及以上岁数的孩童,必须进入小学学习文化,学校提供免费的一日两餐,以及相应的奖学金。如果四岁以上孩童,拒绝入学,问责家长或者监护人,可处以半年至两年的劳役或者监禁的惩罚。学习的孩童,受到兴华帝国的保护。”魏英才对文化教育组的官员说道,“如果你们遇到麻烦,可以寻求警察局的协助,警察局不得轻视文化教育组的请求。”
“是,警察局一定竭力帮助文化教育组,在阳城推行华文华语的教育。”警察局的局长,站起来向魏英才表态。
魏英才点点头,挥手让警察局局长坐下,他继续说道。
“阳城成立中小学,是一个方面,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目前,我们没有多少好教师。云州的教师都不够用,恐怕我们也没多少教师。不过,这没关心。只要是兴华军的士兵,哪个不认识一些字?我会向里昂将军提议,把一些伤兵送到阳城,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迅速普及华文。另外,文化教育组也要肩负起印刷书本的责任,尽可能地印刷各种课本,以及相关的书籍,比如小说,文学作品等等。”
“同时,行政局要下达整顿文化的命令。对阳城城内的学院、私塾、书店进行取缔活动。严禁这些场所,公开发行对夏国赞美的书籍。以一切的手段,禁止传播夏文。”
“大人,我们是否要没收私人的夏文书籍?”
文化教育组的官员站起来问魏英才。
魏英才笑道:“这个问题问的好!私人的物品,我们就不碰了。我尊重一切私人的物品,但是不运行私人拿出私人物品,未经批准便拿出来传播。简而言之,他们收藏可以,但是不能拿出来公开贩卖、不能公开展示、以及进行教学等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