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也是定海一带最有争议的才子,等会儿郡侯也多留意他们的诗词。”
边上的官员继续解释着说。
“哟,果然是有才学的人……还这么特立独行呢!”
柳淑云评价了几句。
在世人的印象中,有才学的人都会有点小毛病。
特立独行,几乎成了‘有本事’人的习惯!
王游这些年来也见过不少有才学的人,要自己说……这种行为更多的是让人记住自己,这样一来世人传颂中总会带上一点神秘的色彩。
自然更容易被人记住!
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出名。
只有出名的人对于功名才会更近……
在当下这个时代,正途自然是考取功名。
可真正能够在三天两夜的考场中以本事走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即便真的成就了功名,也不见得仕途就会一帆风顺。
最大的捷径,
也是最大‘漏洞’的地方,就是:上面有人!
王游相信只要自己推荐了,下一次乡试的话,就算对方才学平庸,同样能够以末尾几名挤进中举的榜单里。
并且仕途很可能比最前面的都要好!
吏部尚书是谁,
周正啊。
那可是自己“哥们”。
就算对方明镜高悬,以身作则,可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朝官不一定能进,但地方上随便给个官位完全不是问题。
这样的关系到了地方上简直是通杀,
就连州郡的知府可能都要给你几分面子!
人生仕途能走到这样的一层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巅峰了,还要什么辛勤肯干。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你一辈子的努力,或许抵不上别人出生就有。
好能力,不如好关系!
因此,这些行为王游也只是看看,并未把传闻当真。
一曲歌舞罢。
不少人开始让人誊抄诗文送上来了,而这时候叶阑和杨永才开始动笔。
“动了,动了!!”
周围一阵惊呼,
只见二人一气呵成,在纸卷上寥寥几笔,随后便叫人来誊抄……
…………
“……风轻云淡夜微凉,独倚高楼望故乡……”
“……冷月孤悬夜未央,轻风悄过惹情长……”
“好啊,这个好。”
“你看这个……心有青云藏远梦,身无彩凤亦飞腾,也不错啊。”
呃……
听着周围的人不断对诗句做点评,王游脑袋里不断回想着。
难评,难评……
但必须得接受。
自己所在的时代可是诗词千百年之后了,这世间每一代人都是千万亿万人口,但唐诗宋词即便再厚也只是人数中那渺小的尘埃沙砾。
况且他们中还有特别量产的人物。
无数人在历史中是没有名字的,而能够留下名字且传唱千年的人定然有万中无一的才学。
所以随便一个诗会就想要流芳千古,太难了。
你得学会在矮子里面拔高!
这么一想,刚才那一幕‘不动笔’的作态就显得有些做作了。
这不是自己的专长,
否则真想抄一篇抒发一下情怀,也让王游默默在心底里更加感叹几位大家的千古之才。
果然,那才是真正能让世人永远记住的诗句。
“觉得如何?”王游询问旁边的柳淑云。
“挺好呀,没想到这定海还有这么多才子呢!”
嗯,嗯。
王游也只能点头附和。
就是……
你不能期待每一场即兴的诗作都能千古流传。
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那些千古名家即便是去某个地方吃了一顿饭,都能让无数后人仰望千年之久。
即便后人不再记得当时的帝王和宾客名字,可那场惊天即兴,依旧能够让后世传唱的人感受到现场的激动。
这才是诗文的魅力。
王游抄的诗词不多,可每次动笔之后数年,才真正感觉到这份才学背后的份量!
不出所料,
在王游和其他旁人官员的点评下,最终能够走上高台的就五个人。
其中排头的两位就是叶阑和杨永。
等到五人上来,齐刷刷的在距离自己十米远的地方外鞠躬。
“草民叶阑……”
“杨永……”
“向华……”
“拜见郡侯!”
几人抬头,在看到王游的一瞬间都有些惊讶的表情。
在所有传闻中都讲述过王游,王大人……当年的县令,后来的兵部尚书,乃至今天的平南侯是如何如何年轻。
等到真正见到的那一刻还是会让人为之一震。
不比还好,这一比较的话几乎跟在场的才子们差不多的年纪,甚至有的人还特别蓄起了胡须看上去更加老成一些,而王游则是年轻的模样。
大周朝第一才子。
直到这时候众人心中才知道传闻可能还谦虚了!
第二试的题目自然是‘中秋’……
几乎所有押宝都会押中的题目。
主要是王游在看到之前的诗句之后感觉到这次没有什么惊艳的东西出来,所以并没有再想那些弯弯绕绕的规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