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部队经过了一整夜的充分休整之后,依然还是在黎明时分就开始启程进行行军,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项羽相信早起能够帮助手下的士兵保持最大的精力,当然他也借鉴了一下现代的一些管理和运动健康方面的知识,每过一段时间也还是会让士兵停下来短暂的进行一些休息。
并且一般中午午饭后的时候,项羽也会让手下的士兵都原地小睡片刻,事实证明这样一些举措对于手下的士兵保持充足的体力与精神还是有着不小的作用。
这一天项羽的目标是想要让部队全速前进将近六七十里的距离,六七十里也就相当于三十多公里的距离,正常人的快速行走的速度一般在五千米每小时左右,也就是需要以这样的速度连续走上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
而项羽手下的士兵的急行军速度一般在七公里到九公里每小时,不过这些士兵都需要负担相当大重量的武器装备或者是粮食补给,以及还有一些像是巨型投石车零件一类的机械部件,所以实际上他们的平均行军速度可能也只能够达到五公里到七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当然部队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连续走上六七个小时又是负重的情况下,那对于体力的透支还是有些过于严重的,因此项羽实际上并不会让士兵走得太快,并且这种大规模的部队行军是需要优先去考虑那一部分体能比较差以及负重比较大,速度和耐力比较弱的那一部分士兵。
所以在实际的行军过程之中项羽的部队一般都会是走上一个半个时辰左右就要进行一次小的休整,走上一个时辰就要进行一次大的休整。
一般小的休整只会休息半柱香到一炷香的时间,大的休整的话会稍微多停顿一会,可能会让士兵吃点干粮寻找些水源之类的,再加上午饭和午休的时间,这样一天从黎明时分走到傍晚时分,基本上也能够将这段路给走完。
加上实际上这段行军的道路相对而言平坦的地形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其中有一些小的树林以及一些小片的沼泽和湖泊,但这些基本上都是能够提前找到并轻易躲避开去的。
在行军的过程之中项羽手下的士兵抓住了不少来自于秦军的密探,这么看来秦军应该已经知道了项羽的大部分行军情况,不过正如之前所分析的一样,即使秦军提前知道了项羽的部队即将到达,秦军实际上能够做的事情也并不是很多。
当然秦军肯定会想办法去做一些事情的,也说不定会提前派出一支部队过来提前拦截项羽,或者是寻找一个机会突然偷袭项羽,而这些都早已经在项羽的预料之中了。
这一次张良也跟随在项羽的军中,不过实际上大部分的时候其实可能都不需要张良去贡献什么妙计,项羽有信心能够非常轻松的将这些秦军给击败,这也是最初的时候项羽准备将张良留在丰邑城之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在他看来张良尽管相当的厉害,但是单论带兵打仗的话,张良是不可能比他项羽更厉害的,甚至比龙且都要差上不少,所以项羽觉得完全没必要将张良带上。
此时的项羽也确实没有去找张良问任何的事情,之前他和张良已经就这一次进军在大的战略方面的事情进行过讨论了,其中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的讨论,而张良自己也乐得悠闲自在,看起来他的身体状态还挺不错的,毕竟他不需要像其他士兵一样随身携带那么重的盔甲和武器,或许这场行军对于他而言就像是距离稍微长一点的散步。
实际上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基本上从小都是受过不同程度的身体锻炼的,不管是农民也好,还是士兵也好,还是贵族也好,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从小对身体素质进行锻炼。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读书人阶级,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你出生的时候要么是农民,要么是贵族阶级,要么是工匠,要么是士兵。
农民的话基本上也都是要从小进行习武的,因为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早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了,全民皆兵这句话可不是一句空话,农民通过自发的以及郡县之中有组织的军事化训练之后,就能够成为潜在的优质兵员,再不济也能够成为民兵。
很多时候士兵与农民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至少大部分的士兵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农民,到了最后战争结束之后也可能再次重新成为农民,毕竟这个时代极少有像魏武卒那样的职业军人出现。
而对于贵族阶级而言,很多时候自己家族的官职其实是可以继承的,就像是张良原本的家族一样,张良的祖父就是韩国的宰相,而他的父亲也同样继承了这一职位,只可惜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韩国被秦始皇灭掉了,让他失去了继续继承祖业的机会。
但是作为韩国的贵族之后,张良依然从小就受到了相当严格的教育与训练,你别看他表面上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但是身体素质那也是相当不错的,之前在遇到刘邦之前,他也是能够独立带领一群人起义反秦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