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话当然也不止是提醒了项羽,龙且和张良也似乎就这个问题陷入到了思考之中,几个人都暂时性的进入了一段沉默的状态之中,尽管这种沉默可能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但是依然能够说明一点,实际上现在项羽所要面临的局势比想象之中的要更加复杂。
首先一点,项羽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领土,同时也为他在周围的诸侯王之中树立了很强大的威信,但是正所谓枪打出头鸟,项羽如今的威望增长速度太快,也会导致更多的敌人出现,他们可能会暂时因为项羽的强大光芒而隐藏起来,但是他们对于项羽的敌意却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一旦项羽内部出现了某些问题,或者是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好的突破口,那么很快项羽就有可能遭遇到内外很多人的围攻,这一点从历史上项羽所遭遇到的困境就可以看出一二来了。
历史上的项羽在巨鹿之战后的威望同样也是达到了顶峰,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中他都是反秦势力的领袖,但是当秦王朝被灭亡之后,这些诸侯王被项羽分封成了十八路诸侯,而战争和争斗并没有因为秦王朝的灭亡而结束,相反的是随着秦王朝这个他们共同的敌人的灭亡,这些诸侯王之间的争斗才刚刚开始而已。
历史上这个时候是出现了刘邦这一个项羽没有能够想到的强大敌人,但是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所谓时代造英雄,在这种局面之下即便没有刘邦也会有其他的强大对手出现,只要项羽做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决定,那么等待他的肯定就会是非常大的危机。
刘邦一开始被项羽分封到了汉中这个十分偏僻的地方,但是最后也慢慢的崛起,通过占领关中随后反攻项羽,逐步逆转不利的局面,到最终与其他诸侯王联合剿灭项羽,这也意味着这个时代的诸侯王很多都是追逐利益的政治投机者,他们支持刘邦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觉得能够从刘邦这儿得到更多的收获,因为历史上项羽的性格似乎并没有刘邦好相处。
此时的项羽所面临的局面可能比历史上的情况还要复杂不少,当秦王朝被灭亡之后,他发现了来自于匈奴人的巨大威胁,但是现在的匈奴似乎并没有做好与项羽作战的准备,那么这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吗?
是一个能够让项羽做出冒巨大的风险去孤注一掷进攻匈奴的机会吗?
韩信说得很对,这是一场巨大的冒险,最关键的是这是一场收益和风险并不成正比的冒险,如果项羽成功的攻入匈奴人的内部,并击败了匈奴人甚至是占领了大片匈奴人的领地,但是对于项羽而言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匈奴人的领土都是草原甚至是荒漠,在这儿本身生存环境就极其恶劣,来自南方的人很难适应这儿的生存环境,那么项羽占领茫茫然的草原和荒漠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匈奴人可以迁徙到周围的其他地方去,等到项羽的部队离开之后他们又会卷土重来,就像是当初蒙括做到的一样,到最后都没有办法彻底的解决匈奴人的威胁。
并且这反而有可能让原本并没有那么团结的匈奴人内部变得空前团结起来,让他们投入更多的资源去训练更多的战士,然后在未来继续对关中甚至更远的地方发动袭击。
而同时项羽一旦决定派出足够多的士兵去远征匈奴,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将更加没有办法顾及位于东面的战场了,他来关中之前之所以会先去拿下南阳郡、南郡、衡山郡三郡,原因不就是因为这三个郡可以成为他位于东部领地的战略纵深嘛。
战略纵深存在的价值就是当敌人进攻你的领土的时候,你会有足够的空间去消化来自于敌人的进攻,因为这个冷兵器时代的进攻速度是相当有限的,人类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去运输战士,在一些南方的丘陵比较多的地区这个情况更加的严重。
在深山之中道路纵横交错,很多看起来似乎没有多远的地方,却必须在山路上绕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距离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山岭比较多的领土尽管可能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是却能够很好的作为抵御敌人进攻的前哨站,能够大大的拖延敌人进攻的速度。
但是这些仅仅只能够抵御来自于南面百越地区以及来自于西面巴蜀地区的进攻,而在北面的地方还有着章邯和王离的数十万大军,凭借着黄河的天堑,再加上项羽和齐国在黄河边上所构筑起来的防御工事,的确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大大的拖延章邯与王离进攻的速度。
然而这种拖延并不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在兵力的绝对悬殊之下,位于黄河南面的防御被攻破只是迟早的事情,而一旦章邯与王离的军队渡过了黄河,那么就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阻挡他们进攻的路线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之上都是易攻难守的地方,当时项羽和项梁起兵的时候之所以能够那么快的控制那片区域也有这样一个原因在其中。
只要他们拿下几个关键性的城池就能够基本上控制整个周边的区域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其实无论如何都是不敢亲自率兵去进攻匈奴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