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确实不清楚崇祯传唤他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讨论南征安南的相关事宜,那肯定是不能少了大明兵部尚书洪承畴的。
而现在洪承畴不在,况且,南征安南的事情已经定了下来。
朝廷和崇祯授权,由朱慈烺全权负责,包括出征的队伍、粮草补给等等所有一切事宜都是朱慈烺独揽大权。
崇祯只需要挂个名字。
暖阁内只有内阁首辅林欲楫、吏部尚书李日宣和礼部尚书张国维。
这三个人单独聚在一起,朱慈烺真的搞不明白了。
所以,朱慈烺也没有客气,直接出言询问。
听到朱慈烺的问话,崇祯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开口说道。
“烺儿,朕今天宣你前来,是想讨论一下对第二次辽东之战的功臣将士封赏事宜。
这第二次辽东之战,不仅收复辽东全境,平定建奴之乱,而且还有开疆拓土之功劳。
如此战功卓越,朝廷要是不封赏的话,怕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所以,诸位爱卿商讨之后,向朕上书, 建议朝廷在南征安南之际,对第二次辽东之战的功臣将士进行封赏。
朕想知道你意下如何?”
朱慈烺一听,立刻就明白了崇祯的小心思了。
所谓的封赏,不过是崇祯想要笼络军心的手段而已。
不过朱慈烺对此并不介意。
自己手下的将士们,出生入死,这个时候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和封赏,这是好事,也可以提振士气。
至于崇祯的小心思,朱慈烺完全不放在心上。
如果孙传庭、李定国、黄得功等人对自己的忠心因为一个封赏就改变的话,这样的人不用也罢。
朱慈烺的心里思索,但是脸上依旧是一副欣喜之色。
因为,崇祯在说完之后,目光很锐利的盯着朱慈烺。
哎!看来崇祯对于自己还是不放心。
难怪开国功臣大都没有好的下场,自己是崇祯的亲儿子,崇祯都很警惕,何况是外人。
功高震主,不得好死,此话果然不假。
“父皇,儿臣十分赞同,这些将士都是朝廷的兵马,自然全凭父皇做主!”
朱慈烺欣喜的作揖行礼。
崇祯并没有从朱慈烺的表情中发现什么异常,所以也彻底放下了戒心。
“好!既然如此,那张爱卿,你来说说,按照礼制该如何封赏?”
崇祯问向礼部尚书张国维。
张国维自然作揖行礼,出言回答。
其实对于平定建奴这样的军功来说,能够封赏的也只有爵位了。
明朝的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爵位两种。
宗室爵位只有明朝的皇帝亲属才能获得,包括亲王和郡王两等。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亲王其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郡王嫡长子为王长子;嫡长孙则授王长孙;冠服均视二品。
郡王其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其余诸孙授辅国将军,从二品;
郡王曾孙均授奉国将军,从三品;郡王四世孙均授镇国中尉;从四品。
郡王五世孙均授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授奉国中尉,不再降爵。
也就说,老朱家的子子孙孙无论多少世多少代,至少都有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可以享受朝廷的供养。
朱元璋那是被穷怕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不受苦不受饿,定下了这么个规定。
可是老朱没想到,这条政策也成了明亡的原因之一。
据记载,在洪武年间,明朝宗室有男女58位,但经过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万历年间,宗室在籍人数达到余人。
到崇祯时期,宗室在籍人数达到人。
明朝皇室宗亲人数的暴增,朝廷的供养压力变大,崇祯又是个好面子的人,辽东的将士没军饷,可以等一等,缓一缓,但是自己老朱家的族人们的供养,那是一点也不耽搁。
这让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明财政雪上添霜,最后只好走向灭亡。
而明朝功臣外戚爵位则授予有军功或皇家有恩泽的人,分为公、侯、伯三等。
有军功者得以封爵,爵位非特旨不得予,并且只有封号和食禄,没有封邑。
也就是,明朝的爵位只有称号和俸禄,是没有封地的,而且还会分为世袭和非世袭两种。
除了公、侯、伯,明朝还有四等勋官,分别是:上护军(正一品)、护军(从一品)、上轻车都尉(正二品)、轻车都尉(从二品)、上骑都尉(正三品)、骑都尉(从三品)、骁骑尉(正四品)、飞骑尉(从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武骑尉(从五品)。
张国维作为大明的礼部尚书,对于明朝的爵位礼制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但是对何人到底给予什么样的封赏,张国维是有点吃不透的。
毕竟大明自开国以来,二百多年,历经朱元璋开国之战和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就一共产生了35位公爵。
洪武和永乐两朝就有三十个,其他十几朝也就五个。
所以在张国维心中,公爵是不考虑的。
剩下的侯爵和伯爵位张国维就比较纠结了。
封的太低怕崇祯朱慈烺不满意,封的太高,怕其他人不服气。
这是一道两难的题目,但是张国维却不得不回答。
张国维咬了咬牙后,直接豁出去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以亲卫营总督孙传庭、右卫营总督黄得功、骁骑营总督曹变蛟三人均参与第一次、第二次辽东之战,对于平定建奴之乱,战功斐然,可封三等伯爵,左卫营总督李定国、北海舰队总督戚振威,虽参与第二次辽东之战,颇有功绩,但资历尚浅,封伯爵有失偏颇,臣以为可以加柱国勋。
其余各总兵、指挥使可战功多少加勋,指挥使以下将士,按照战功晋升。”
张国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完之后直接作揖行礼,低头不言,等候崇祯发话。
对于张国维的建议,朱慈烺觉得中规中矩吧。
毕竟在明朝封公爵和侯爵还是非常困难的,一般都是开国功臣。
像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挽救大明江山社稷这么大的功绩,都没有得到任何爵位的封赏。
朱慈烺没什么意见,崇祯倒是不乐意了。
喜欢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请大家收藏:(www.akshuwu.com)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爱看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