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份,京城里就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
打开门,院子里白蒙蒙一片,天空中还纷纷扬扬的飘着雪花。
一秋正在院子里扫雪,花老爷子看了会儿雪景,也找出一个小扫帚来弯腰刷刷扫了起来。
在厨房的于氏和正在外面扫雪罗田听到声音一看,都来到院子里说道:“老爷子,您歇着吧,这些我们来清扫。”
花老爷子呵呵一笑,顺势就把小扫帚挨着墙根儿放了,“不用大惊小怪的,我可还没老到动不了手脚的地步。”
“老胳膊老腿儿的你就消停会儿吧,”花老太太穿着一个厚墩墩的灰褐色棉袄出来,站在廊下道:“你要是摔倒了,可不是让镶儿担心吗?”
花老爷子一边说“有你说的那么笨吗”,一边抄着袖子走回廊下,跺跺脚上的雪,看着外面又有加大趋势的大雪,说道:“咱们镶儿可是有三四年没见过雪了吧。”
花老太太笑道:“这难道是什么好东西?”
花老爷子叹息,迎着雪念了两句诗,说道:“我去后面的暖房瞧瞧去。”
花老太太摆手,让他去,那点儿东西一天几趟地看,真是没事闲的了。
她可有不少事做呢,喊来二春扶着,去厨房和于氏一起做汤去。
后院的暖房全是玻璃造的,外面还覆盖着两层草垫子,每天巳时打开酉时盖上,玻璃棚里烧着碳火,外面再冷里面也能温暖如夏。
像是这般阴天雪天的,草垫子便会一直盖着。
花老爷子走进暖房,就把外面的衣服脱了,拿着水壶在那沟垄整齐的高大西红柿株中转悠,若是看着哪颗根部干燥,就压下水壶浇点水。
看着那一串串红彤彤压在枝头的西红柿果,花老爷子就心里喜欢,在西红柿田畦不远处则是两行袍子已经变白的玉米。
花老爷子知道这个玉米还嫩的时候能煮着吃,不过孙女儿就弄出十几株来,他可舍不得吃。
走过去扒开袍子看看,里面的白玉米粒摸起来已经滑滑的了。
花老爷子想,这应该是已经熟的了。
离开暖房时,他手里拿着两颗西红柿果,一颗是西瓜红色,一颗是粉红色。
前面早饭还没做好,花老爷子在院子里咳一声,花老太太就从厨房出来,“什么事儿?”
花老爷子道:“镶儿让我种的那红柿果熟了,你先把这两颗洗洗。”
看到那两颗圆溜溜红彤彤的西红柿,花老太太惊喜的哎了一声,上前接过来道:“这长得可真喜人,比那滁州来的大红苹果还让人喜欢。”
暖房那儿花老爷子看的很重要,从分苗到施肥浇水拔草都是他一个人来的,花老太太轻易也不进去,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些西红柿。
花老爷子有些骄傲的笑了笑,这可是他种出来的,转身对院子里打水的一秋二秋道:“你们两个跟我一起去暖房,多摘几个,大家都尝尝。”
这么多年生活在一处,罗田一家和一秋等人早就跟花家的人一般了。
西红柿再珍贵,花老爷子也不吝啬这几个。
早饭后,一大家子人才捧着西红柿开吃。
一口下去,微甜的沙糯果肉就在舌尖化开。
花老爷子道:“这是熟透了,中午再弄些刚红的炒个菜试试。”
“就那么几颗,你这时候倒舍得了”,花老太太吃得很高兴,但还是不忘说老头子。
花老爷子道:“这是新事物,什么吃法咱们得先试试。”
花老太太就想起孙女儿那仙书里有一页是浓浓的红色西红柿汤汁泡着金灿灿的鸡蛋,这西红柿炒鸡蛋,别说孙女儿馋了,她当初只看那图片,也谗得口舌生津。
当下便什么也不说,就等着中午吃西红柿炒鸡蛋了。
西红柿刚吃完,花老爷子正洗手的时候,外面穿来了拍门声,拍门声停的时候,还有问话声:“花举人可在?”
“下着这样大雪,谁找你?”花老太太说道,站起身到门口往外看。
罗田已经跑过去开门了,片刻后引着一个穿着驿站差服的年轻人进来。
花老爷子拱拳道:“我就是花举人,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年轻人把背上的篓子放下来,“这是从禹州驿站来的,又逢今日大雪,我们大人就让直接给您送到家里来。”
平日里驿站的民间邮驿是不管送货上门的,都是人自己去问。
不过禹州番茗的花大人,那现在的名声在京城官员中间也是很响亮的,不少官在背后都称她聚宝盆。
京城驿站的上官自然想得她两分好。
花老爷子虽然有些惊讶,毕竟以前镶儿给家里送东西都是通过那些来往京城禹州的商船,但他还是笑着接了。
那边,花老太太已经让二春取了一串铜板,给那个冒雪而的差役,让他喝酒暖身。
差役接过钱,笑着行了一个大礼就告退走了。
没了外人,花老太太才对花老爷子道:“镶儿送了什么来?”
花老爷子打开那篓子,看了一眼就疑惑道:“这毛刺刺的,还能是吃的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