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很顺利,这一次项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度。他没有计较杀叔父之仇,没有采取极端措施。项羽全盘收编了章邯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并封章邯为雍王,封司马欣为上将军,随他一同西进。敌人成了战友,一切出乎意料又顺理成章。
此刻项羽最要紧的事情是西进,早日入关赶到咸阳,因为他得到的情报,说刘邦正率领军队快速地向咸阳推进。
项羽率军西进非常的顺利,道理很简单,名躁一时的秦军大将章邯都率部投降了,又有哪座县城的守军能抵挡住项羽军队的攻势呢?投降成了这些地方秦军的唯一出路。
这支西进的军队此刻已经十分庞大了,楚军加上各诸侯军合起来有近四十万人,再加上王离部和章邯部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合起来有六十万人。这六十万人的军队,在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统帅率领下,浩浩荡荡的向西挺进,其壮观的气势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没有了战斗,士兵们的情绪自然放松了许多,各种情绪也在这放松的心情中活跃起来。饱受秦国奴役之苦的诸侯各国士兵会找机会拿投降来的秦国士兵取笑,甚至侮辱、打骂;远离家乡的士兵会望着月亮思念自己的故乡亲人;更多的士兵会在夜色中吟唱自己家乡的小调,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投降的秦军士兵自然会毫不例外地想念自己的故乡、自己的亲人。但他们又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士兵,毕竟他们的身份是俘虏,和那些同是士兵的诸侯国士兵相比,他们觉得自己要低人一等。他们怀念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怀念那些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辉煌经历,对自己的未来却感到万分的迷茫。
庞大的军队,必然要有很大的开支,庞大的粮草供给,这一点让项羽也非常头疼。途经的任何一个郡县,都无法有效地支持这么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给。行军途中,有一顿没一顿的现象是时常发生的。人的肚子饿了就不免要发牢骚,说怪话。
有人向项羽汇报,秦军士兵中的不满情绪很浓,有一些秦军将领也参与其中。项羽听了,沉默片刻说:“知道了,我想办法解决。”
队伍来到河南新安的时候,项羽指示把秦军的士兵全部安排在城南一片低洼处宿营。
冬天的夜晚,寒风凛冽。突然,秦军驻地的营房被火光吞噬,大火从营地周边燃起,趁着风势,顷刻间弥漫了整个营区。熟睡的士兵在梦中被惊醒,四处逃命,但四周全是大火,根本就找不到逃命的出路。有的侥幸逃出火海,却被大火周边的士兵砍死。一时间整个营房里,火人四处奔跑,火舌四处点燃,凄惨的哭声、叫声和喊声充斥天宇,惨绝人寰。
设在高地的一座营帐里,项羽望着远处的火阵冷冷地笑了。
许多不明真相的诸侯将士,眼看着这幅惨烈的场景,心里仿佛被冰水渗过,冷气四溢,浑身打颤,泪水默默地流淌下来。尽管他们憎恨暴秦的统治,也对被俘虏的秦兵发过脾气,但此刻看到他们在烈火中凄惨的身影,他们的心仿佛被钢针刺伤般的疼痛。在巨鹿战场上,他们领略到了项羽的英勇,在这里他们却感受到了项羽的残忍、冷酷。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项羽命令士兵把那片被大火焚烧的低洼营地全部用黄土掩埋。
章邯没死,他的几位部将也没死,但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像被刀绞样的疼痛,泪水只有向肚子里流。能说什么呢?败军之将,就是这样的处境。
队伍继续西进,不久就抵达了函谷关。
函谷关是秦国通往中原的一道重要关隘,项羽率军抵达时,但见关门紧闭,关上红旗招展。项羽知道这红旗不是秦国的旗帜,派人打听后才知道刘邦已经入关,抵达咸阳,派兵驻守此关的正是刘邦的军队。项羽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下令立刻攻城。
尽管在此之前,刘邦就得知项羽正率兵向函谷关挺进的消息,并且他还加强了函谷关的守军力量,但还是经不住项羽军队的轮番进攻,这里不久就被攻破了。
项羽率军入关,赶到鸿门驻扎。鸿门在咸阳的东边,距刘邦驻军的灞上仅四十里路。
项羽在鸿门驻扎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攻打刘邦。他已经得到了刘邦想在关中称王的消息,并看破了刘邦派兵镇守函谷关不让他西进咸阳的意图。
这时候,范增不失时机地给项羽进言:“刘邦在年轻时,又贪财又好色,是个酒色之徒。这次他进了咸阳,不但没有抢占财宝,霸占美女,反而把咸阳宫的库房都加了锁,说明这家伙有在关中称王的野心。将军应该马上发兵消灭他,不然以后和将军争夺天下的人恐怕就是这个刘邦了。”
项羽一听,正合他的意愿,更坚定了他攻打刘邦的决心。也就在这个时候,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偷偷地来到项羽营中。他告诉项羽,沛公正积极准备在关中称王的事情了,还说要拜秦王子婴为丞相,想把秦皇宫里的所有金银珠宝全部归为己有。不知道曹无伤是真的听到了什么风声,还是自己的主观猜测,此刻跑来把这种信息传给了项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