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八刀,这个名字由何而来,现在的专家也是众说纷纭。
汉,自然好理解,是代表时期,当然这种工艺并不一定是汉代所创,只能说在汉代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难理解的就是‘八’,如果说这是一个量词,那根本解释不通,因为所有的汉八刀作品,都远不止八刀。
也有人说,八是代表减笔朴素之意,如‘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的三并不是指就是三个人,
而是一而再,再而三之意,那么三就能代表一切了,干嘛还要用八呢?
汉许慎所着的说文解字中,将‘八’解释为‘别’的意思,就是分别相背之形。
所以,有一部分史学家就提出了一种见解,说之所以说是汉八刀,乃葬玉中玉蝉用的是两面功,
腹背在双眼同敛翅的刻工上都应用了八分相背法,寓意着亡者和生人的永别,
赵源还是蛮赞成这一种观点。
再说及眼前的玉琥,赵源也一眼可断定不是汉时期的,至于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
赵德平许是没有想到这一块,他那个前辈可能觉得如此简单的问题懒得点明。
见赵源问是不是从工上来看时代时,赵德平点头道:
“虽然汉八刀为葬玉雕刻手法,但其实在汉时就开始广泛应用于佩玉之上,
而这个玉琥就非常鲜明的体现了刀功,这是汉代的佐证。”
赵德平关于三彩一说没有对他藏私,他自然也不会再卖关子,指着虎腹所刻的四字道:“本固安邦,问题就出在这四个字上。”
赵德平凑近看一眼道:“这是篆书,我认识,汉早期国家通用文字就是篆。
而且这个成语出自《书—五子之歌》,属于尚书之中,没有问题啊?”
“赵总,汉代的开创者是谁啊?”
这一问,赵德平愣了愣,许久一拍脑袋道:“看我这脑子,怎么把避讳这茬给忘了。”
本固安邦四字中带着一个邦字,而在汉代时,因为要避讳刘邦,所以在日常书写中用到邦,多以‘国’字代替。
像这块玉琥,一看就不是寻常之人所用,否则也不会刻本固安邦四字,自然更不可能在汉本朝用邦字。
所以,那位前辈才会一口断定是晋的,因为离汉不远,玉工上,还保留了一些汉时期的风格。
又聊了片刻,赵德平提出告辞。
“赵总,晚上…”
“老杨,我们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在乎这个,以后有的是你请客的机会。”
见杨庆和要跟着走,赵源开口道:“赵总有事我不便留,杨叔,您留一会儿,我找您有事。”
杨庆和点头,又和赵德平寒暄了两句,见车子走远,两人这才再度进屋。
赵源拿起放在桌面的十万块,递给杨叔道:“我对里面的门道不是很懂,但多少也知道些,
也不知是不是少了,反正多少就这么多。”
不管怎么样,客户是杨庆和介绍的,自己的东西卖掉,没道理让人跟着白跑一趟。
杨庆和双眼一瞪道:“咋的,看不起我老杨?”
“杨叔,我不是这个意思,您要是不收,我以后也不好意思再请您帮忙。”
“别拿话挤我,爱找不找,收着。”
赵源见他是真不收,想了想起身进屋,将装十二花神杯的盒子拿出来道:“那这个您拿去吧,我这里也不好保存。”
杨庆和看到整组的花神杯,那是真喜欢啊!
犹豫片刻才道:“那咱俩谈个价,你让给我。”
“杨叔,你这…,行,你给个五千块行了吧。”
“我占你个便宜,15万块,你给我个账号,我明天存你账上。”
“太多,2万。”
两人开始了一番别开生面的砍价模式,卖的人往高给,买的人往低要,最终十万块,老杨再也不往下降了。
赵源没办法,只得同意。
这一组杯子如果卖给赵德平,肯定不会低于15万,杨庆和收去还有利润。
送走杨庆和,赵源又拿了五万块,来到银行,顺便把支票一起兑了。
“小伙子,你是做什么的?”银行柜台的大姐终于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
“做生意的。”
赵源随口回了一句,这也就是现在,要是搁十多年以后,像他这样的一进银行,身边估计能围满一圈人,
要么是基金,要么是保险。
……
家里,易姐拉着阿满正小声嘀咕着。
“小源,刚刚卖了多少,我好像听着是四百多块吧?”
“姐,是四百多万。”
阿满有些气馁,啥时候阿源赚钱都是论万计算了,不对,是论百万。
易姐的面上也写满了难以置信,四百多万啊,在她看来那就是个天文数字。
“姐,我感觉我好没用。”
易姐光顾着吃惊了,没注意阿满的神情,听他如此说,这才惊醒。
“阿满,你和阿源是兄弟来着,难不成你连兄弟都要嫉妒?”
“不是,我就是感觉我一点忙都没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