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宵无意对公子昂怎么样,甚至都不会进行审问,该给的待遇一应不缺。
在外围秦军不过来支援的前提下,位处泾水西岸的“侯丽”就是一座孤城。
攻打孤城的话,其实真的不用在乎城内有多少守军,敌方没有派来解围的援军,孤城注定是要失守,差别无外乎就是能坚持多久罢了。
智宵既然过到泾水西岸,没有可能跟再撤回去,一定会长期进行驻军。
那么,哪怕智宵不对“侯丽”实施攻城,孤军无援的“侯丽”要么是困守饿死,不然只会迫于无奈开城投降。
智宵之所以不像围困“泾阳”那般,围困“侯丽”到守军自行崩溃,无非是作为主将的公子昂送上门来,守军陷入没有指挥官的状态,认为可以轻易拿下罢了。
事实也如智宵所预估的那般,攻城部队展开攻势,指挥链混乱的秦军哪怕拼死抵抗,不到一个时辰攻城部队就占领了城墙,花费约四个时辰就将“侯丽”攻陷了。
在事后,智宵得到战况汇报。
己方伤亡不足千人,其中战死人数两百余人。
守军一方一共有六千多人,有四千余人最终成为俘虏。
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变法之后的秦国会显得极其不可思议,变法之前的秦国发生类似的事情却是稀松平常。
变法之后的秦国,惨败也仅仅是“长平之战”后,秦国任命郑平安为主将继续率军东进,结果被赵军围困,两万余秦军在郑平安的命令下投降。这是秦国在崛起之后,战国时期唯一一次主将下令投降的案例。
然而第一个打破秦军不可战胜神话的人却是马服君。
正因为马服君是在秦国崛起后唯一一个正面击败秦军,并且迫使秦军主将下令投降,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马服君则是被赵国神化了。
其实,这位马服君唯一一次的大胜发生在“阏与之战”期间,之前和以后真的没有什么战绩。
智宵跟公子昂客气,对待其余秦国贵族也不苛刻,乃至于对小兵兵都进行优待。
倒不是晋国有优待俘虏的传统,纯粹是智宵已经将秦地视为囊中之物,才不愿意增加秦人对智氏的仇恨,相反想用怀柔的手段来争取秦人。
智宵招来范蠡,说道:“此些秦人送往洛水之西,抵达可使之开垦,具体如何行事,你且与冉有商议。”
范蠡听懂了。
春秋时代,俘虏了敌军一般有两种后续,第一种就是战俘自己赎身,第二种是在战俘无法赎身下成为奴隶。
范蠡的理解是,智宵不将那些秦军战俘视作奴隶,只是又不好做得太明显,让范蠡和冉有想办法将他们给吸收并消化掉。
不是有来自列国的人跑到智氏控制的秦地开荒吗?作为总负责人的范蠡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副手冉有在基层行政上也展现出了不俗的能力。
现在正是列国投奔过来的高峰期,一个月内跑来了近三万人,更多的人还在迁徙路途中,估测在今年会迁徙过来至少八万人。
列国的贵族已经在阻止迁徙潮,他们的做法相当简单和粗暴,逮住人之后挑一些来杀鸡儆猴,倒是有效地恫吓了大部分想迁徙的人,只是没有颁布补救政策,仍旧有人在逃离家乡。
这一次其实对智氏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能够将人吸引过来,不能妥善安置,势必要成为反面例子。
冉有在大河之边负责接待迁徙而来的人,其中包括赠予每人三个月的口粮,出租用于开荒的各种工具。
怎么不是连开荒工具一块送?并非智氏花不起那个钱,跟当代的思想有关联。
事实上,哪怕是赠粮都超过界限,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放贷。
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么一回事,出现天灾人祸不存在赈济一说,朝堂有所反应也是使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更多的时候是朝堂任由灾区的人自生自灭。
春秋时期就有以工代赈了?多么稀奇的事情,类似的救灾方式在上古先秦并不缺乏相关例子。
原因在于上古先秦时代,中枢没有义务无偿帮助地方,真正该为地方负责的人是贵族。
说白了,土地和人口都属于贵族,好事或坏事与中枢没有直接关联,凭什么让中枢为贵族去付出?
大一统时代之后,国家变成了君王的私产,从法理上来讲君王享有一切,出了天灾人祸由君王指派人手止损或是挽回损失,不是应该的吗?
而变成无偿赈灾,其实就是拿出人们平时的奉献,用于该用的地方,正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是并非每一个朝廷都这么想或能够办到。
智宵需要知道秦人能不能收买。
若是看各种影视和小说,大多数的作品里面的秦人乃是死硬分子,宁死不愿意背叛秦国。
从史实去看,崛起阶段的秦人确实比较死硬。
只看王朝末期的表现?哪一个王朝的末期不是群魔乱舞。
轻易拿下“侯丽”之后,智宵没有选择立刻西进,留在“侯丽”监督构建泾水西岸的桥头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