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静觉的这三套方案的思路,原则上不会有很大问题,可能具体细节需要做一些修改补充。
就问穆青:“你觉得这三套方案可以马上实施吗?”
穆青说:“建议您再认真想想。”
“如果您觉的可行,需要您征求其他主管副总的意见。”
“方案的实施要依靠其他主管副总的支持,并需要他们各自主刀主管部门。”
“我只是主管生产部和劳资部,劳资部的方案我可以保证尽快实施。”
“生产部要涉及到与销售部的联动,需要于总同意,才可以两个部门一同实施。”
梁亚静:“企业管理部、总经理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是我主管,我觉的可以随时实施。”
“其他部室主管副总基本都是新来的,可能要给他们一些时间。”
“马书记那里,我先跟他通个气。”
“然后我们大家专门开一个会,让各位领导近期的工作重点先放在这里。”
这件事情并不顺利。
梁亚静跟马书记沟通后,专门告诉穆青,马书记不同意在他管辖部室,实施这个方案。
理由是,不论保卫部还是后勤、工会、党委的多余人员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这些人员全部减掉,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计。
梁亚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希望说服马书记接受方案。
并保证这些人员减掉以后,到下岗再就业中心,会对他们妥善安置。
马书记依然不同意,并希望这些部门在不减人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一些工资,可以考虑增加工资是全厂平均工资增加额。
为此二人之间发生争吵,而且非常激烈。
听隔壁党委办公室的人员讲,他们听到杯子摔碎的声音,然后看到梁总怒气冲冲走出马书记办公室。
为此专门召开的总经理办公会议,马书记没有参加,不知道是没有通知他,还是已经通知,但他不愿意参加。
会上梁亚静把大体情况跟大家都讲了。
要求大家短期内的工作重点先放在这里。
穆青明显感觉到大家对此并不积极,只是在讲,他们几个刚来不久,需要先熟悉一下。
梁总也基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给他们时间熟悉,但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月。
两个月后,梁亚静来找穆青,对穆清说:“我找了于总、邹总、韩总,希望他们根据这两个月的实际情况,开始对各自部门人员及工资情况进行改革,但都没有得到他们认可。”
“他们都没有正面回应我,顾左右而言他,看来,他们都不想做。”
穆青问:“你没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吗?”
梁亚静:“问过,但得不到正面回答。”
“从他们的言谈话语里,我大概听出来,一方面是马书记不愿做,他们在观望。”
“另一方面,他们能够调来我们工厂任高管,背后都有集团公司的支持,有恃无恐!”
“根本没想过认真做事,也没想把企业真正搞好。”
“只是来混的,只是一心想升官发财。”
“我一气之下,把他们告到集团老总那里,希望集团老总出面管管他们。”
穆青听到梁亚静这样讲,知道恐怕坏了。
既然知道他们背后有集团公司支持,还去集团公司告他们,集团公司会怎么理解?
这些人都是集团公司安排的,你梁亚静是在指责集团公司用人不当吗?这不是在打集团公司的脸吗?
想到这里,穆青问梁亚静:“集团老总怎么表态?”
梁亚静沮丧地说:“集团老总不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把我痛批一顿。”
“说我们班子刚刚调整几个月,就闹不团结,问题就出在我身上。”
“说我不但跟马书记闹翻,现在又告别人的黑状。”
“让我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穆青很是无语,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梁亚静。
这几个副总刚刚来工厂的时候,能看出明显是在拍梁亚静的马屁。
现在需要做实事了,反而不会听梁亚静的。
恐怕真如梁亚静所言,他们就没想过要认真干事,而只是来坐车的。
企业好了,他们能分一杯羹,甚至有可能调到更好的地方继续升官发财。
企业做不好了,责任就是梁亚静的。
他们恐怕会落井下石,众口铄金,一起到集团老总那里讲梁亚静的不是,而与他们自己无关。
穆青回想一下这几个月来他们的表现,每一次开会都没有明确表态,都是需要了解了解,想一想,然后就没了下文。
一开始觉的他们对工厂不熟悉,可以理解,但已经几个月了,还是这样,恐怕就说不过去了。
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自己办公室里面,在车间或生产现场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这样做,他们能了解到什么?能知道什么?穆青不敢再往下想。
问梁亚静:“您下一步想怎么办?”
梁亚静哭丧着脸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才来找你,你觉得是不是我操之过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