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是对我边疆局部进行骚扰,可如今徐、青、冀三州边关都有索虏侵扰,怕是蓄谋已久啊。”
“嗯,朕也从奏报中看出了些许异样。”
“索虏本不可怕,只是多面作战,臣弟分身乏术,恐不能全面顾及,如今有康将军坐镇北兖州,还需再择人选,确保三州防务无懈可击,如此一来便可主动应敌,伺机重夺寿阳城,巩固我北部疆土。”
“不知皇兄......做何考量?”
“宣达言之有理,你对朝中臣卿甚为了解,又掌军政大权,可有良将举荐呢?”
临川王就等这句话呢。
刚才康长明舍命张弓,得到了去北兖州的机会,有那老家伙在,自己便如同被束缚了手脚。
原本气恼的他没想到这么快就又来翻身的机会了。
皇帝也是被兴奋冲昏了头,刚用了平衡之策,想想可怜的六弟,又怎么忍心将其玩弄于股掌之中呢!于是又生出爱惜手足之心来。
“皇兄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
“哦?你且说来。”
“吴平侯萧子昭,此人战功卓越,带兵严肃,不怒自威,若让他任职三州都督,东边战事可平矣!”
皇帝听了这话倒也没怎么惊讶,这吴平侯在背后趋炎附势,巴结临川王,而在皇帝面前就是个妥妥的小迷弟,只要有机会都会帮着皇帝重温昔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况且多次被委任边关要职,也都完成的不错。再说萧子昭这人,从不邀功请赏,行事低调的很,是个大才。
反观临川王这边,之前对萧子昭兄弟二人的行事虽有褒有贬,可为了长远考虑,长沙王的势力不能掉以轻心。
当前阶段二人的关系表面上还不错,可长沙王终究是地方郡王中的代表,他配合救灾成效显着,治理一方颇有功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重用,如果此时不压一压他,等他得了势,恐怕自己就被动了,如此权衡后,萧子昭就成了临川王不得不用的人。
“嗯,子昭有勇有谋,就算宣达不说,朕心中也有安排。”
“那么......你觉得西昌候萧靖艺能否担当此大任呢?”
此时的西昌侯正任仁威将军,持节都督雍、梁、秦三州军事,其地位自然比普通将军要高。最重要的,他是长沙王萧靖旷的亲弟弟,而长沙王的地位在朝中绝不可小视。
虽说是一脉相承,可早年他们的父亲在宫里被陷害,彼时的皇帝是雍州刺史,作为弟弟他并没有迅速出兵相救,此事众人皆知,恐怕那兄弟俩也不会这么快就忘了。
此时皇帝想要重用萧靖艺,自然也是对长沙王的一种侧面安抚。等到日后委以重任,也能让他兄弟二人多一些忠心了。
临川王听后眨了眨眼,露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陛下有所不知......诶,还是算了,臣弟实难开口。”
“哦?此处只有你我兄弟二人,你但说无妨。”
“既如此,臣弟便说了。”
临川王向前欠了欠身:“靖艺虽我宗族之人,又颇受皇兄喜爱,有此一面,他便想更进一步,故而极力为裴渊明之子裴之礼作保说媒于嬛儿,以此获得丁贵嫔信任,虽说此事乃宗族之喜,可我听闻靖艺得到贵嫔应允后便自视高贵,露出贪婪本性,在齐兴、永宁二郡大肆囤地敛财,置百姓生存于不顾,朝中臣工对其虽颇有言词,可他终究是皇族一脉,众人是敢怒而不敢言啊!”
“皇兄,值此要紧关头,若是差遣萧靖艺赶赴前线,恐怕......难以服众。”
皇帝听后皱了皱眉头,要说临川王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这萧靖艺自从得到丁贵嫔的青睐后,虽然嘴上低调,可背地里多少有些自大,可他敛财囤地,倒没听说过。
“宣达此言不无道理,不过单单凭借传闻,便弃之不用,我担心会冷落了人心啊。”
“靖艺乃已故兄长之血脉,我视其为已出。靖艺为人谦虚,不喜妄语,上阵杀敌,乃其此生之志,况且其兄长沙王,亦是当年随我征战立国之士,故而无真凭实据之前,我很难不用他啊!”
“若兄长在世,亦会理解我举贤不避亲之举吧。”
皇帝说完,抿了一口茶。
临川王稍作思量,转而微微一笑:“皇兄言之有理,前线战事吃紧,择贤良用之,乃当务之急,子昭为人忠厚,又久经沙场,实乃良将也,臣弟还是坚持举荐子昭赶赴北地,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皇帝捋了捋胡须,轻轻点头:“嗯,子昭为人果敢忠义,都说我南国不乏良将贤才,当此之时,亦是他报国之机。”
“皇兄言之有理,如今朝中贤能不可盛数,良将实难罗列,既如此,皇兄可无忧矣!”
“嗯,我有意让靖艺出任南北兖、北徐、青、冀五州都督,统揽军务,至于子昭,可使其先为兖州刺史,兼顾青、冀二州军务,待他上了前线,再做观察,如此安排,宣达意下如何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