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还积极参与国际上的鉴宝技术交流活动,与国外的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鉴宝理念和技术。在一次国际鉴宝技术研讨会上,他展示了自己如何运用天眼能力与传统鉴宝技巧相结合来鉴定一件复杂的古玩,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一位来自英国的考古学教授对他的能力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与他探讨了关于古代文物能量场与历史信息关联性的研究课题。通过这次交流,陈宇了解到国外在文物考古和鉴宝方面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如将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构建更加全面和科学的鉴宝体系。这让他深受启发,回国后,他开始尝试在自己的鉴宝实践中引入多学科研究方法,邀请历史学者、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到一些复杂古玩的鉴定工作中。
在探索新兴鉴宝技术的过程中,陈宇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一方面,传统鉴宝界的一些老派人物对他的创新行为表示不理解和反对,认为他过于依赖科技设备,背离了传统鉴宝的精髓。他们认为鉴宝是一门艺术,需要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力,而不是冰冷的仪器数据。每当陈宇在鉴宝场合中使用科技设备时,总能感受到那些质疑的目光,如芒在背。但陈宇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新兴技术并不是要取代传统方法,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能够帮助鉴宝师更加全面、准确地判断古玩的真伪和价值。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陈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掌握。例如,光谱分析仪的操作需要了解一定的化学知识和仪器原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需要掌握相关的编程和算法知识。陈宇通过自学、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努力克服这些技术难题,逐渐熟练掌握了多种新兴鉴宝技术的应用技巧。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陈宇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创新和融合,才能让鉴宝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他继续努力探索着天眼能力与新兴鉴宝技术的完美结合点,期待着能够开创出一种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鉴宝新路径,为鉴宝界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第十六章:教育传承
陈宇决定开办一家鉴宝学校,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他亲自挑选学员,制定教学计划,不仅传授鉴宝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极具天赋的学员,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希望他们能够成为鉴宝界的未来之星。然而,办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不足和外界质疑等诸多问题。
资金方面,开办学校需要大量的场地租赁、设备购置和人员开支等费用。陈宇四处奔走,寻找合作伙伴和赞助商。他向一些热爱古玩文化的企业家展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但很多人对鉴宝学校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不愿意投入资金。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走进那些企业家的办公室,又一次次带着失望离开,那沉重的脚步仿佛承载着他的梦想与无奈。师资不足也是一个难题,优秀的鉴宝师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很难抽出时间来任教。陈宇只能亲自上门邀请,许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才勉强凑齐了一批师资队伍。外界对他的办学行为也存在诸多质疑,有人认为鉴宝是一门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的技艺,不是通过学校教育就能学会的。面对这些质疑,陈宇坚定信念,他通过举办免费的鉴宝讲座和公开课,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和学员的进步,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认可和信任。他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鉴宝知识,台下听众的眼神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变为好奇与敬佩。他不断调整办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让鉴宝学校逐渐走上正轨。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陈宇精心安排了多门课程。除了基础的古玩历史文化知识、各类古玩鉴定技巧课程外,他还特别开设了科技鉴宝应用课程,教授学员如何使用光谱分析仪、显微镜、热释光测年仪等设备进行古玩检测分析。同时,为了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他积极联系各大古玩市场、博物馆、拍卖会等机构,为学员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员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古玩交易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古玩藏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提升自己的鉴宝水平。
在教学中,陈宇也会将自己的天眼能力与鉴宝知识传授巧妙结合。他会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玩真品和赝品,先让学员们运用所学知识和科技设备进行鉴定。然后,他会开启天眼,为学员们展示如何通过天眼感知古玩的能量波动和历史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与传统鉴定方法和科技检测结果相互印证。例如,在鉴定一件明代青花瓷时,学员们通过观察瓷器的造型、釉色、青花图案以及使用光谱分析仪检测其化学成分,初步判断其为真品。陈宇随后运用天眼,他看到了这件瓷器在明代官窑中的烧制过程,工匠们精心绘制图案、上釉、入窑烧制的场景栩栩如生。他将天眼所见的这些细节与学员们的鉴定结果分享,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件瓷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天眼能力在鉴定中的独特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