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这一年的中国,仿佛被无尽阴霾笼罩,透着无尽悲戚与绝望。经历八国联军侵华战火后,城乡处处断壁残垣,街巷死寂,百姓流离失所,在饥饿与恐惧中艰难求生。国家经济崩溃,传统手工业被洋货冲击得七零八落,大片农田荒废,农民颗粒无收。清政府在列强威逼下,怯懦地坐在谈判桌前,任由对方提出苛刻要求,准备签订那注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屈辱的《辛丑条约》。
《光绪朝辛丑条约之殇实录》记载:“辛丑岁,联军肆虐,京津之地满目疮痍,朝廷无奈议和,列强所提条款,极尽苛刻,赔款之巨,骇人听闻,本息累算,几近倾国之力。且划使馆界,许外军驻屯,铁路海关等权益亦遭掌控,主权大损,国家尊严荡然无存,华夏自此陷入更深渊薮,万民悲叹,前途渺茫矣。”从这段文献资料能看出当时惨状,列强蛮横,清政府毫无招架之力,巨额赔款如高山压顶,让国家喘不过气,丧失诸多权益更是把国家命脉交到别人手中,百姓只能在黑暗世道里苦苦挣扎,不知何时是尽头。
葛明,性格有些执拗且倔强,一旦认定某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旁人很难改变他想法。为人正直,眼里容不得沙子,见不公之事总要理论,哪怕知道会惹麻烦也绝不袖手旁观。葛明原本在天津一家报社当学徒,跟着老师傅们学习排版、印刷,偶尔帮忙跑腿送报。本想在报社好好学本事,将来做个能写文章、针砭时弊的人,可动荡时局很快将他卷入一场又一场风波。
初春的一天,葛明像往常一样送报纸,大街小巷弥漫着压抑气息,人们脸上满是惶恐与忧愁。葛明来到一家茶馆前,正准备进去送报,就听到里面传来激烈讨论声。
“听说了吗?朝廷要和洋人签什么条约了,那条约里条件可苛刻着呢,咱们以后日子怕是更难过咯。”一个老者唉声叹气说道。
“哼,这朝廷也是软弱,任由洋人欺负,咱老百姓可咋办呀。”一个年轻人愤愤不平接话。
葛明听了,心里一紧,虽早知道朝廷在和洋人议和,但没想到条约情况如此糟糕。他顾不上送报,走进茶馆,向众人打听详情,可大家也都是道听途说,具体内容并不清楚。葛明心想,自己在报社,说不定能打听到更准确消息,于是匆匆赶回报社。
回到报社后,葛明发现报社气氛凝重,主编和几个编辑围在一起看着文稿,眉头紧皱。葛明凑上前问:“主编,我听说朝廷要签个很不好的条约,是真的吗?”主编看他一眼,叹口气说:“是啊,《辛丑条约》内容传过来了,赔款数目巨大不说,还得让洋人在咱们地界驻军,各种权益都被洋人把控了,这简直把咱中国往绝路上逼啊。”葛明听了,气得握紧拳头说:“这怎么能签呢?朝廷难道就不反抗一下吗?”主编无奈摇头说:“反抗?拿什么反抗啊,现在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没那个实力啊。”
从那之后,葛明心里一直惦记这事,想着自己虽只是个小学徒,但也得做点什么,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被洋人欺负。于是,他开始送报时,有意和订报客户说起《辛丑条约》的事,把自己知道的条款告诉大家,想让更多人了解情况,一起想想办法。
可很多人听了,只是无奈摇头,觉得这是朝廷的事,他们老百姓能有啥办法。但葛明没气馁,觉得只要有人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总会有人站出来。
一回,葛明在街头宣传《辛丑条约》危害时,遇到一个洋人传教士。那传教士见葛明说得慷慨激昂,走过来轻蔑说:“你们中国人就该乖乖听话,签了条约,以后才有好日子过,你们的政府都同意了,你们这些小民还折腾什么。”葛明一听,火冒三丈,瞪着传教士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事,你们洋人凭什么指手画脚,你们用武力逼迫我们签的条约,那就是不平等的,我们绝不甘心!”传教士冷笑说:“不甘心又怎样,你们就是弱国,弱国就没说话权利。”葛明气得冲上去要理论,幸好路人及时拉住,不然怕是要惹大麻烦。
随着《辛丑条约》签订日子临近,葛明越发着急。他在报社听编辑说,有些地方爱国志士准备联名上书朝廷,请求不要签这屈辱条约。葛明觉得是好办法,想参与其中,便四处联系认识的有识之士,一起联名上书。
在这过程中,葛明结识教书先生陈宇。陈宇欣赏葛明的爱国热情,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撰写上书内容。他们把《辛丑条约》对国家主权损害、对百姓生活影响等详细写进去,希望朝廷看到民间呼声,不要轻易签条约。
可当他们拿着联名书找官府呈递时,遭官府拒绝。官府的人说这是朝廷大政方针,不是小民能干预的,还警告葛明他们别闹事,不然抓起来。葛明据理力争说:“我们是为国家好,朝廷要是签了这条约,国家可就真没救了呀。”但官府的人根本不听解释,把他们赶出大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