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作为让朝廷风气为之一振,就连王振也对其手段赞誉有加,亲自写了一番言语让人送来了,大意是公虚怀夷气,开诚布公。有所举措,不我贤愚,一因其人;有所可否,不我是非,一准于理;有所彰瘅,不我爱憎,一裁于法;有所罢行,不我张弛,一因于时。身为相国,兼总铨务,二年于兹。其所察举汰黜,不啻数百千人矣。然皆询之师言,协于公议。即贤耶,虽仇必举,亦不以其尝有德于己焉,而嫌于酬之也;即不肖耶,虽亲必斥,亦不以其尝有恶于己,而嫌于恶之也。少有差池,改不旋踵;一言当心,应若响答。盖公向之所言无一不售者,公信可谓平格之臣已
有了王振定下的调子,上至小皇帝,下至黎明百姓对内阁也是赞誉有加,多年不曾给大臣奖赏的小皇帝,亲自提笔书写了嘉奖,赞其曰:“杨峥博大精详,渊宏邃密,经纶伟业,社稷名臣。慷慨有为,公忠任事。迨殚内宁之略,益宏外御之勋。岭表滇南,氛净长蛇封豕;东夷西虏,烟消堠鹭庭乌。洵称纬武经文,不愧帝臣王佐。“这一番赞扬可就有些高了,将其与昔日的大家魏绛、范仲淹相提并论。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悼公时山戎无终子请和,魏因言和戎五利,晋候乃使绛与诸戎为盟。于是晋无戎患,国势日振,八年之中,九合诸侯,霸业复兴。范仲淹在宋仁宗时,与韩琦率兵同拒西夏,镇守延安,边境得相安无事。小皇帝认为,杨峥在为国谋利可与魏绛相提并论,决策制胜可与范仲淹并驾齐驱。在宣德时期,明朝面临着南倭北虏、东蛮西夷的入侵之势,边疆岌岌可危。由于杨峥决策正确,用人得当,遂使“西虏稽颡称臣,东番投戈授首,贵彝詟服,岭寇抵宁”,边境安宁达二十年之久并且还会一直平静下去,杨峥真不愧为“经纶伟业”的“社稷名臣”。一时之间百官对内阁也是刮目相看认为这是老天爷显灵才让沉寂了多年的内阁重新换发生机,所以不少官儿在听到这份圣旨后,还特意去了一趟最近的寺庙给佛祖爷上了一炷香,希望佛祖保佑内阁能继续将这股风气延续下去。
当然比起陪着内阁疯狂的小官与百姓而言,京城不乏一些大人物,他们与局面看得更清楚,内阁这一年多的表现的确不错,但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比如在司礼监的问题上,内阁就表现得相当弱势,但凡是王公公的所作所为哪怕怂恿小皇帝贪图享乐,哪怕是王公公利用手中权势打击异己,安『插』自己的亲信,内阁全都视而不见,非但是内阁就连六部的衙门,往日风气最正的翰林院也没了声音,这种不作为,不言语的调子,使得王振的专权日甚,朝臣中无人敢言,今年的正月十九日,锦衣卫狱卒王永历数王振罪恶,以书揭于通衢,又于王振之侄王山家揭发其罪,为缉事者所获。刑部坐之以妖言『惑』众之罪,论斩。小皇帝下令立即处以磔刑,不必覆奏。这事儿百官除了替冤死的忠臣感到惋惜外,更多的是对内阁感到失望,作为首辅的杨峥首当其冲。据说,一些正直的大臣眼看内阁首辅如此不作为,心头恨得牙痒痒,忍不住在回家的路上对此痛殴,这样的举动光是一天就有三次之多,可算是开了千古之奇闻了。
在百官种种不满的情况下,杨大人一如既往的坐镇内阁,既没有对司礼监提起只言片语,也没对自己痛下毒手的文武大臣加以职责,仿佛这些事儿都从未发生过一般,弄得那些文武大臣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最后除了一声叹息外竟再也生出半分的气来。
比起杨峥的凄惨,王振可谓是春风得意了,自太皇太后离逝后,朝中就在没有束缚他的人了,太祖当年竖起的那块铁牌也被他堂而皇之的给砸了稀巴烂,满朝文武百官竟无一人对此说什么,巨大的成就感,让王振越发的『迷』恋自己手中的权势,太皇太后离世不过才两年的功夫,他先后做了几件巩固自己权势的大事。
第一件就是除掉了几个人。对于那些稍有不服、甚至要和自己分庭抗礼的朝臣,王振的霹雳手段便立即使用上,决不留情,今年年初,南京国子监祭酒陈敬宗考绩至京,王振素仰慕其名,欲招入门下。当时巡抚周忱也在京师谒见王振,知周忱与陈敬宗同年,王振就表达此意。周忱告诉陈敬宗后,陈敬宗说:“为人师表却求谒见中官,可以么?”周忱于是对王振称:“陈祭酒善书法。以求书为名,先之礼币,彼将谒谢矣。”王振赞同,于是遗金绮求书程子四箴。陈敬宗为王振写下书法,但归还其金钱,此后竟不再往来。陈敬宗遂在祭酒一职上得不到任何的升迁。
王振曾经在国子监宣旨,而恨李时勉无加礼。当时彝伦堂有古树,为过去许衡所植。当时李时勉嫌弃其阴翳,妨诸生班列,稍命伐其旁枝。王振诬陷其伐官木,私为家用。此后王振逮捕并施枷刑。监生石大用乞求以身代刑,号哭奔走皇宫阙下。上疏求解者多达数千人。恰逢会昌伯孙继宗对孙太后谈起,太后告诉明英宗,才知这是王振所为,命立即释放。但在对官职上的打压显而易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