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内阁给压着,才一直没出什么事情,但说的人多了,加上朝廷一年付出的银子也不少,迟迟没见成果,久而久之皇帝不闻不问,便在年前派人来问候了下,明着是问候,实则是询问进展。
这消息年前杨峥就收到了,本以为是朝廷象征性的派个官儿来问一问就算了,谁知朝廷竟派了一个巡按前来,这阵仗倒是让杨峥吓了一大跳。
好在来的是老熟人――于谦,杨峥这才放下心来。
于谦自朱高煦谋反时,跟随宣宗(朱瞻基)亲征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宣宗命他口头列数朱高煦罪状。他严词正气严切,厉声威严激烈。朱高煦趴在地上发抖,称罪该万死。宣宗对此十分满意。大军班师后,于谦得赏与各位大臣相同。
仅隔了一年,便被朝廷派遣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一时成了朝廷的官场新贵,与杨峥成为大明最让人羡慕的年轻官儿。
只是于谦的这官例与杨大人一比,终究是少了些跌宕起伏的味道,因此声名不如杨峥了。
好在于谦与这些声名看得很开,加上两人早些年相识,与杨峥也是极为佩服,因此对这些话儿根本没放在心上,这次一路来安南,两人先是把酒言欢了一番,说了这两年来彼此的见识,以及朝廷的动态,这才开始说正经事。
对于安南一事,于谦所知并不多,但速来喜好兵事,在与杨峥细谈之下,越发同意的杨峥的看法见识,以及眼下所用的手段,虽说有些说法,以及手段看似有些莫名其妙,但如他所言,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一样,这些话儿初听下去,颇有些奇怪,可细细一番思索下来,其中的道理,其中的厉害,着实让人好生敬佩,而且有些奇思妙想过于激进,但于安南眼下的局面,却是有莫大的好处,这让于谦对他越发敬佩得很。
当然了,也不只是杨峥一人在说,于谦也说了不少,由于两人熟悉,加上又是政务上的事情,所以说起来无所顾忌地放胆直言,于谦此时的见识,地位还不足以达到日后的高度,但那份气节,勇于任事的勇气,还是无时无刻都给展现了出来,而这个无疑也成了杨峥难得可贵的东西了,两人就这么说来说去说了两日,于谦也从交谈中得知了杨峥这一年多来在安南的点点滴滴,当然了,出于对事情的认真负责,于谦还是认真打探了一番,得知的结果与杨峥所言一番无二,这才写了奏折带了回去,回去后公正的将杨峥在安南的一切做出了详细的汇报,其中对杨峥在安南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颇多赞誉,让皇帝大为高兴。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加上在朱高煦叛乱时,痛骂汉王的光辉形象,在清流之中,也是极有威望的,有了他这一番公正的话儿,再加上内阁杨士奇、杨溥、英国公张辅的大力支持,让本有些议论的清流不敢再多言,就是原本弹劾的私自动送给占人十万石粮食的事情,也渐渐没人再上奏折了,杨大人的这个年才算是平静的过了,心儿的大石头也彻底放了下来,如今的他,只等着阮虎这张王牌,能按照他预期所想的一样发挥最大的效果,从而早些结束这里的一切。当然了,除了这件大事外,还有几件事也是值得关注的,第一件便是年末时,监察御史王翱上奏折严明近年来因营造宫殿,官吏有犯罪的人,无论轻重,只要去运砖就可官复原职,而使贪赃渎职之人幸免,使廉洁守法的人得不到鼓励,非治国之道。请从现在开始,因犯赃罪应死者,运砖后罢为民,不许复官。宣宗采其议,下诏:文官犯赃,依律科断,不准赎罪。不久,文官中有犯赃而纳米赎罪的,吏部请求降一级任用,宣宗说:纳米赎罪是一时权宜之策,而惩治贪官是立国根本**。从今以后,官吏有犯赃官,停止纳米赎罪例,依律治罪。
第二件事,与杨峥算起来是一件小事,可他相信与京城的那些官儿来说,绝对是一件了不得大事,自杨峥离京后,朱瞻基便着手整治官儿押妓一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终于取得满意的效果,并在年初的时候,亲自谕行在礼部尚书胡氵荧:祖宗时文武官之家不得挟妓饮宴。近闻大小官私家饮酒,辄命妓歌唱,沉酣终日,怠废政事,甚至留宿,败礼坏俗。礼部当揭榜禁约。再有犯者,严惩不贷。一时京城的大小胡同里的勾栏纷纷关门大吉,据说如今京城的夜晚,寂静无比,便是寻常的乡下也要比天子脚下热闹了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