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风云录
第一卷 辽东惊变
第三章 内外交困谋定计
第十二节 赴京调兵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命三年)十一月。
凛冽的寒风已经降临了辽东大地,这片雄壮、辽阔的大地,到处都是枯树、寒风,目光所及一片萧瑟,没有丝毫的冬雪降下,预示着来年的干旱与饥饿。
而辽东的形势也如气候一般异常的严峻。
自从努尔哈赤率军攻下清河城之后,建奴大军开始四处出击,气焰越来越猖狂,兵锋甚至一度开到了沈阳以北百里的地方。
与此同时,大明从全国各地调集的援军也已经陆续抵达了辽东,而新任辽东经略杨镐也赶到了沈阳坐镇部署战前事宜。
眼见各路大军云集,杨镐壮志凌云、信心满满,想要打出一个大捷来作为自己进入内阁的敲门砖。但是,杨镐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转眼被各营发来催要粮饷、装备的公破坏了。
杨镐见大军已经云集,但是后勤事务还没有什么眉目,忍不住大发雷霆,马派人将经略府的监粮官找来问话。
“如今数以十万计的大军云集辽东,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钱粮不计其数,可朝廷拨付下来的钱粮、兵备为何迟迟不能到位!”杨镐十分恼怒地问道。
一旁的监粮官十分为难的道:“大人,下官一直在向兵部讨要兵备,而兵部的人需要户部拨付银两来打造兵器铠甲;下官又向户部催要粮饷和打造装备的银两,但是户部的人已经了,粮草越辽东路途太过遥远,军需粮草需要时间囤积,而拨付兵部的银两也正在筹集之,让咱们再等等。”
“等!哪有时间?建奴会给我时间吗?给我再去催!粮草、装备必须在年底之前补充完毕,否则我书陛下,弹劾他户部和兵部!”
监粮官见杨镐动了怒,急忙道:“大人息怒,大人息怒,下官马给户部和兵部发催要。”
杨镐处理完粮饷之事,又前往各处援军大营巡视。但是所见所闻再一次让这位新任的辽东经略备受打击。
各地赶来的所谓精锐援军大部分都是徒有虚名,各营的士兵一个个衣甲不全,手的武器十分简陋,将士们的精神大都十分萎靡,这哪里是大明的精锐啊,这分明是一群群的乞丐兵!
杨镐回到府的时候已经被气得是七窍生烟了,自己费尽心机的往爬,傍着阁老方从哲好不容易当了这辽东经略,想着可以借此机会痛击建奴建立功勋,谁成想调集到手下的都是这种“精锐”?接下来的战事可如何是好!
与杨镐一样心情不佳的,还有刘挺祖孙三人。
这日,刘铤与刘钊、刘云威正在商议即将开始的大战。此时三人也都知道了援军是什么货色,这样的援军对建奴只怕是没什么用的。
思来想去,刘挺祖孙三人觉得此战想要有把握,还是要调集川军旧部赴辽。
刘钊道:“父亲,此前咱们几次三番书调集川军旧部,但是都被否决了,咱们算再书也未必会成功啊。”
刘云威在一旁道:“这场国战事关重大,多一支精锐援军多一分胜算,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一直不同意?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钱粮不足?”
刘钊冷笑了一声,道:“钱粮不足?都是借口!”
刘挺想了半,道:“好了,先不这些。钊儿,这一次你亲自跑一趟,带着我的奏折去一趟京师。你到了京师先去找兵部侍郎李林彬大人,看看他能不能帮忙,咱们再尽尽人事吧。”
刘钊点零头,道:“好的,我今日连夜出发。”
十几后,刘钊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京师,来不及休息刘钊先赶到了李林彬府邸,。
二人落座之后,刘钊直截帘的明了来意。
李林彬听完一脸的为难,道:“刘将军,您也知道,我只是一个的兵部侍郎,左右不了朝政大局的。这件事我也只能是报给尚书黄大人。”
刘钊道:“李大人放心,家父知道大饶难处,不会让大人为难的。只是如今辽东的形势并没有因为援军到达而发生太大的变化。那些援军是什么情况想必李大人也是知道的。”
李林斌叹了一口气,道:“确实,赴辽援军虽也是有些能战之兵,但是大多数还是算不精锐的。”
“正是!正因为如此,家父才建议朝廷再调集川军旧部的。”
“难啊。”李林彬道:“刘将军,您知道朝廷为何屡次拒绝调集川军旧部吗?”
“愿闻其详。”
李林斌将声音微微压低,道:“当初令尊书调集旧部的时候,陛下还是有些意动的,但是为何最终没有同意?一方面确是因为朝廷财政困难,要知道多派一支人马,所需的粮草要多加几倍;另一方面,要到方阁老了。”
刘钊一听,顿时怒气涌,道:“李大人是。。。。。。”
“话到此处好,不必多了。”李林彬将话接了过来。
“哼!将士们在辽东浴血厮杀,如今只是想多调集些援兵罢了,却想不到朝有人掣肘!这是为什么?方阁老是想要当秦桧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