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被堵在桥头,缺少像明军一样的手雷,这种能够迅速打开突破口的武器。
悍勇的八旗兵,面对结阵的明军,一时间难以突破,而这时两侧桥头堡上,明军却不断射来火铳,投掷手雷,使得清军伤亡惨重。
一阵撤退的号角声响起,孙令龙满脸愤怒的怒吼一声,“撤!”
拥挤在桥上的清军士卒听到命令,一些火铳手,单膝跪在浮桥边缘,射完一铳,才起身后退,弓箭手站在浮桥边缘,继续射箭掩护,中间让开一条通道,供重甲步军撤退。
俞国望见清军要撤,顿时拿起一把战斧,一跃而起,“弟兄们!杀啊!”
明军士卒抄起兵器,冲出战壕,跃下桥头堡,便杀入清军之中。
十多名正黄旗的甲兵,负责断后,挥舞这战刀和长枪,挡住桥头,明军士卒一拥而上,长矛突刺,战斧劈砍,将这些重甲兵一一分尸。
不过这些甲兵,并不那么容易杀死,等明军杀完,进攻的清军已经撤回西岸。
耿继茂清点损失,六百多正黄旗精锐,一下折损了两百余人,让他不禁一阵肉疼。
看见对岸明军防御完善,耿继茂知道以自己的兵力,很难夺取吊桥,可是撤走又不甘心,只得收缩兵力,驻守西岸,等援兵赶来。
方才明军虽然挫败了清军的攻击,但是清军的素质,却令赵铭皱起了眉头。
从刚才清军的进攻,还有撤退时的有条不絮,以及主动断后等行为,让赵铭知道,这次来得是清军的精锐老卒。
这些人,恐怕要比马光辉之流,要难以对付的多了。
赵铭令士卒打扫战场,下令将八旗兵的尸体,收集起来挂在浮桥上,意图激怒清将,让清军继续攻击浮桥,从而多杀伤清军,不过清军并没再次攻击浮桥,而是在西岸扎下了营盘。
接下来几日,清军都没有继续攻击浮桥,也没有从其他地方渡河的迹象,似乎是放弃了突破运河防线的打算。
夜间,赵铭令俞国望,率领精兵乘船突袭,不过清军久经战阵,经验丰富,效果也不明显。
四月中旬,明军营地外,赵铭沿河巡视,用千里镜观察对岸。
忽然,从运河西面,隐约间传来阵阵雷鸣之声,赵铭不禁勒住马缰,皱纹道:“听见没有?”
身后跟着众将都勒住战马,扭头西望,王朝先皱眉道:“大帅,好像是炮击!”
李忠明道:“清军兵围武进已经十余日,攻城准备应该已经就绪,怕是清军开始攻城了。”
清军前锋尝试抢夺浮桥,突破锡澄运河,杀入苏松的行动,被明军挫败之后,西岸清军便扎下坚固的营盘,监视着东岸明军,并未再发起强渡,显然是准备先拔掉武进城,再全力突破锡澄防线。
赵铭仔细听了听,炮声持续不绝,怕有近百门重炮轰击武进城。
清军的实力,有点超过了赵铭的预料。
这让赵铭有些担心,武进城中守军只有两万人,面对近五倍清军的攻击,王翊和王德顺两将,能够坚持多久?
“回营!”赵铭沉着脸,一拔马缰,便领着众多属下,奔驰回营。
这时赵铭一行人,回到高桥镇附近的大营,径直走进帅帐,赵铭解下头盔,重重的放在桌上,沉声说道:“诸位可有什么退敌之法?”
时下,东海镇号称战兵八万人,能用来作战的大概只有六万人。
其中两万人被困在武进,三万人布防于运河一线,还有一万水军在江阴水寨。
清军用于进攻苏松常的兵力是十万,还有十万用来防守各城,抵御浙江明军发起反攻,救援东海镇。
在孔有德、耿仲明开始攻击东海镇后,朱以海接到赵铭的求援,立时便发兵响应。
不过眼下,浙军刚收复杭州不久,加上前一仗消耗很大,赈济灾民花去了大量钱粮,使得朱以海暂时无力窥视南京,所以浙军的攻击,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并不能帮助东海镇,扭转战局。
这时,众人围着沙盘,王朝先皱眉道:“清军主力围攻武进城,派出耿继茂率领万余精骑,驻守于武进于无锡之间。若我们此时过河增援武进,大军过河必遭清军骑兵突袭,而即便成功渡河,有万余清军骑兵监视,大军也难以向武进靠近!”
李忠明道:“此前,大帅之计,便是靠着武进城牵制清军,以锡澄防线阻挡清军杀入苏松。待清军久攻武进不下,兵马损失惨重,实力对比逆转,再发起反击。现在清军刚开始围攻武进城,锋锐正盛,我军要是冒然渡河增援,恐怕难以取胜,不如按照原定之计,在等一段时间,以待战机!”
赵铭沉着脸道:“前日清军攻击浮桥,本帅观之,清军甚为精锐,今日听西面炮声,可知清军重炮之数,不少于我。因此本帅担心,武进城能否挡住清军的攻击。若是武进失陷,清军士气大振,苏松恐怕亦不可守!”
众多将士都有这个担心,可是担心也没办法,清军势大,现在决战肯定打不过,只能寄希望于武进守军能够挫敌锐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