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平看到项梁并未怀疑,而且十分满意,就说陈胜王让他们尽快集结军队过江,配合陈胜王一同抗击秦军。项梁未作犹豫,就满口答应了。
不几日,由项梁、项羽率领的以八千江东子弟兵为主力的抗秦大军就浩浩荡荡地过江向西挺进了。这支由威猛的将军率领的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渡过江后,很快地就投入战斗中。他们一路战斗,一路扩充军队,招纳英才,等渡过淮水时,项梁的军队已发展到六七万人了。诸如陈婴、英布、吕臣、蒲将军和韩信等一批良将也纷纷地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
队伍一路西进,直抵留县。当时秦嘉在陈胜、吴广被害之后不久,在留县拥立一名当年楚王的后裔叫景驹的为楚王。项梁的军队开过来后,秦嘉不愿开城迎接,唯恐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没想到,项梁见城门不开便下令攻城。起初秦嘉并没有在意,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地利优势,企图抵抗。谁知项梁的将士十分勇猛,没用多长时间就率军攻下了城池。秦嘉自从起兵以来,从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强敌。项梁的将士个个英勇善战,尤其是那位统帅人物项羽更是无人能挡,待到项家军冲杀过来,秦嘉的守军早已四下逃散。此时的秦嘉也顾不上指挥了,跳上一匹快马便跑,结果没跑几步,就被追上来的项家军砍死。可怜那位被立为楚王的景驹也在混乱中逃往异处,不久就客死他乡,没过多长时间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也被项梁占领。
项梁的军队在彭城休整几天后继续向西推进,一路打到薛县(今山东省滕州)。这时才得到了陈胜、吴广遇害的确切消息,刚刚建立的张楚政权失去了首领。项梁也意识到,这个消息如果传开来,各地的义军就会像没有王的蜂一样乱了阵营。他当机立断,召集各路义军在薛县召开会议,选出新的领袖,即立一个新的楚王,以便其达到“亡秦复楚”的目的。
在当时的形势中,由项梁、项羽领导的这支项家军最为强大。其它的义军中,有的是只占了一二个郡县坐地称王,有的却为一帮流寇,小范围作战,避强欺弱,没有固定的地盘。所以项梁的召集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道理也很简单,秦朝几员战将带领的秦军已经大兵压境,此刻如果义军不团结起来,必然被秦军逐个消灭。
会议按计划在薛县召开了,项梁向大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阐明了重新立王的主张。参加会议的人中,大多都知道项梁的厉害,所以有人提出让项梁当楚王的建议后,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项梁嘴上一再推辞,心里却暗自得意,在他看来,目前也只有他当楚王最合适。
这时突然有卫兵来报,从巢县(今安徽省巢湖)来的一个老头执意要见将军,说有要事相告。
项梁稍作犹豫,同意让那人来见。的确,自起兵起不断有志士仁人投到项家军麾下,也出了不少好主意。项梁不是心胸狭窄的人,既然有人执意要见他,也就同意了。
来人是巢县的老儒生范增,他年事已高,佝偻着腰身径直走到项梁面前,恭敬地行了礼。
项梁见到了范增很有礼貌,也起身拱手让座,并且客气地问道:“先生急急忙忙地赶来见我,一定有什么高见,请详细说来”。
范增不紧不慢地说:“我早听说将军作战英勇,礼贤下士,所以特地来拜见将军。”
项梁笑了笑说;“老先生客气了。不过我最近的确有一件烦心事要决断,既然老先生来了,我就把这事说出来,听听你的看法?”
范增谦恭地说:“我年纪已大,又不懂政治和军事,如果将军信得过我,说来让我听听。”
项梁意识到这个老人肚子里有货,只是表面表示谦卑罢了。他就说;“最近张楚王陈胜已不幸遇难,义军没有新的首领,所以今天召集众义军首领开会,就是要达成个统一的意见,选出一位新的领袖来。”
这个范增平时就研究奇谋巧计,年轻时喜欢出游,属于见过世面的人。年纪大了,虽然平时住在家里,但对时局还是很关心的,他善于通过捕捉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个他认为正确的判断来。这次项梁召集各路义军在薛县开会的事,他听到后,认为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到了,所以就急忙地赶过来了。果然不出他的预料,义军的确遇到了一件头痛的事。所以听项梁说出了原委,他略作思考,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当年秦始皇灭六国,楚国最冤枉,但是暴秦还是用计把楚怀王骗到秦国,不让他回国,致使楚怀王客死他乡。所以时至今日,楚国的百姓还在怀念着楚怀王。暴秦的这些不义之举,早就引起了楚国百姓的反感和仇恨,楚国的百姓都盼望着能灭掉秦国,恢复楚国。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得到了楚地百姓的拥护。但是他们建立‘张楚’政权后,却自称为王,而不立楚怀王的子孙为王,违背了道义,无法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可,所以他们最后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将军您是楚国将门之后,又是名将项燕之子,您的号召力是很有威力的,但是千万不能重蹈陈胜、吴广的覆辙,自立为王。您应该找到楚怀王的子孙,拥立他为楚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起楚地百姓的‘亡秦兴楚’的愿望,跟着将军一起投入到灭秦的战斗中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